关于将海水利用产业作为沿海城市战略产业加以培育的建议

2016-12-16 23:41:4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将海水利用产业作为沿海城市战略产业加以培育的建议

民建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通常把沿海城市工业和居民的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以及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称为海水利用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是一项新兴的环保型朝阳产业,是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产业,是解决沿海(近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

海水利用产业可在优化沿海城市水资源结构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海水不但总量巨大而且不受季节气候影响,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淡水来源,发展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资源总量,达到科学开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重点用水行业大力推广应用海水作为冷却水,置换出工业发展所用的淡水,既保护淡水资源,又可腾出淡水用于生活与农业用水的更大空间,从而促进水资源结构的优化。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海水已成为一些国家沿海城市和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直接用作工业冷却水的相关设备、管道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的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欧洲,英、法、荷、意等西欧六国,每年直接利用海水已达到2500亿立方米以上,主要用于工业中作冷却水、冲洗水、稀释水等以及居民的冲厕用水。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

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与综合利用领域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一是火电厂和核电厂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有一定规模。2003年我国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用量达330亿立方米左右,应用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石化、化工等,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占全国海水作冷却水总量的90%左右。二是我国海水淡化规模逐步增加。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立方米/日,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规模为38.1万立方米/日。三是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海水淡化主体设备造价较十年前下降了近一半,吨水成本已经降到5元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国产化发展,海水淡化的成本继续呈下降趋势。四是海水制盐作为我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海盐产量已达到1800万吨。

二、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机遇

(一)淡水资源状况。

如我省惠州市淡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0%,为全国的2.9倍。但由于东江承担着珠江三角洲东部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等地供水重担,在特大干旱年将出现供水紧张状况,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仍存在着资源性缺水问题,局部河段受污染水质恶化的影响,存在着水质性缺水问题。尤其城镇需水量更是飞速增长,淡水资源有限,缺水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二)已具备良好的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临海工业蓬勃发展,大型电力、化工、石化等高用水企业相继落户我省大亚湾以及稔平半岛规划建设新的临海工业基地,工业用水量将急剧增加,加上沿海淡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冷却水,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用水企业的用水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置换出宝贵的淡水资源供城镇居民用水,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实现水资源结构的优化。此外,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机制的逐步形成,将有效地抑制淡水资源的消费,从而形成引导我市海水利用尤其是工业大规模利用海水的强大动力。

此外,我省拥有非常丰富的海岛资源,其中许多是还未开发的无人岛,大多数因缺乏淡水水源而无法居住和开发,有常驻居民的,也普遍存在缺水问题。海水利用对于解决海岛的用水问题,具有非常紧迫和极为重要的意义,海水应成为海岛的第一用水水源。

(三)成熟的海水利用技术。

我国海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冲厕等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蒸馏法、电渗透法、反渗透法、太阳能法等海水淡化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有关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且属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海水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海水淡化成本已降至4元-5/吨,已经非常接近众多缺水地区淡水直接利用成本。如果充分利用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发电进行海水淡化和发展热电水联产,将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海水利用技术的日臻成熟,使海水利用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大规模海水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更新观念,强化海水利用意识,确立海水为第二水源的战略思想。

现阶段,沿海地区缺水现象不明显,但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便会出现水荒。长远来看,节水、蓄水、跨流域调水等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不能增加水资源总量,而且会面临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季节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发展海水利用,将是解决问题的战略选择和根本措施之一。海水利用既紧迫、又任重道远,也可以大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广泛宣传教育,使海水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相关知识得到普及,提高海水利用的认知度,破除海水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的旧观念,树立和增强海水是宝贵资源的新观念,把海水利用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引导和培育。

(二)加强领导和规划。海水利用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全面规划。

海水利用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有些地方基本是空白,在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建议沿海城市成立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委员会,由各地政府直接领导,其成员由发改、财税、海洋、科技、经贸、水利、环保、电力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海水利用产业的规划计划指导和管理协调,对一些重大海水利用工程、技术攻关的财政支持等。委员会需聘请有关专家,成立海水利用专家组,负责对海水利用产业的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等,为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各地应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海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为海水利用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大力扶持和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现阶段应重点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利用的重中之重是结合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和推广海水在产业中的应用,在临海地区的重点行业(如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原水,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通过海水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以及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纯水等,有效替代淡水,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结合临海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改造和新建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同时,创造条件在沿海城镇,结合城镇化建设,推进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如海水冲厕)。

海水淡化水具有洁净、高纯度和供给稳定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以海水淡化水作为沿海城镇居民用水的重要水源和海岛军民的主要水源,提高沿海城镇和海岛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和保证率,兼顾以企业为主体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化水。通过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解决水质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实现水资源结构的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大力推进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

在海水利用产业的起步阶段,由政府适当投入并进行政策引导,培育市场,逐步实现产业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议: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将我省惠州市大亚湾和稔平半岛作为海水利用产业示范区,力争创建国家级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重点推广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水作为工业纯净用水等;在编制发展规划中应将海水开发利用纳入,同时创造条件开展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海水集中供应工程、大生活利用海水示范工程、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