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案第20100030号
案 由:关于着力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议
提 出 人:柏志全(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和谐社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层面,是各种社会存在相互融合,各种社会观念相互交错,各种利益主体相互渗透,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结合点,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社区和谐了,城市就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的社区非常重要。
目前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1.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重视还不够。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有效途径。在我省,社区的建设时间还不长,经验也不多,社会对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充分,对建设和谐社区还缺乏紧迫感。
2.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尚偏低。 社区是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产物。我省大多数社区管理人员是由原来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人员转来,虽然有一些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有一定的学历,但多数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对社区服务的理念认识还不到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3.政府对社区经费支持机制不健全。 新城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而旧城区社区的经费较困难,办公条件简陋,服务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因此,缺乏社会公信力,对居民的凝聚力较弱。
4.社区居民间的不和谐。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的不断加大,社区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互不相识,互不相干,互不言语,互不往来,这种状况与现代文明社会所提倡的新型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5.社区居民与环境间的不和谐。 经济的发展使小区的环境日益优美。但是缺乏公德心的人却大有人在,只管自家,不顾大家,门内干干净净,门外狼籍满地,绿地被践踏,公物被损坏,给和谐的景色画上了不和谐的一笔。
6. 社区居民与社会间的不和谐。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少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对社会的不满,从而引发各种社区或社会治安问题,为社会的不和谐埋下了隐患。
和谐的社区体现在优美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休闲娱乐设施、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高尚的社区文化氛围等方面,这些都对社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办 法:
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议:
1.建设和谐社区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居民群众。只有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中来,和谐社区建设才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动力。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仅靠少数社区工作人员的参与很难维持其正常运转,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全体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在社区的建设中不仅要利用离退休的老同志,更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中青年群体的积极性,中青年参与社区工作,有利于社区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2.以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为根本,把社区建设成为文明乐园。 社区管理人员工作在最基层,直接面对社区居民,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文化知识、政策法律、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增进责任心,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社会进步和群众生活需求。
3.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点,把社区打造成美丽花园。 要推动居民绿化,美化社区,在每个社区设立警务室和治安综合治理室,努力构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培养居民社区归属感,将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消除孤独感,并带来社会安全感,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4.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成长的家园,其文体生活的内容和社区内的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社区文体骨干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建立社区平台,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推动文明社区建设。
5.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把社区建成舒适家园。 社区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和谐社区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祥和的社区具有重要作用。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构建四大服务体系,即着力构建面向特困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面向失业职工的就业保障服务体系;面向社区内相关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对社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搭建一个良好的社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