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提案第20100027号
案 由:关于粤东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提 出 人:吴远溪(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粤东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行政区域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区)。区域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7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8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95倍。2008年粤东四市的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只占全省的6.9%和3.2%,四市经济总量不及广州市的30%,人均GDP更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期汪洋同志率领广东省主要领导亲临粤东,召开粤东地区工作经济会议,汪洋同志提出了粤东经济发展工作的着力点:经济、环境、人口、教育、干部和改革开发。解决好这六方面的问题,才能奠定粤东大变化大发展的基础。
一、 当前粤东四市的劣势
1、区域人口密度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粤东地区面积仅占全省的8.73%,但人口总数却占全省的17%,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95倍。相对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相对狭小的土地面积给粤东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粤东地区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农业可容纳的劳动力有限,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足以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
2、 产业基础较薄弱,中心城市效应较低。
从粤东的区域来看,汕头市是我国最先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比粤东其它三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但这些优势尚远未能得以发挥,目前经济实力仍较弱,一直未能真正承担引领粤东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龙头作用;区域城市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且尚未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与模式,新兴城市工业发展不足,传统的港口、外贸、商业等产业发展缓慢,与周边地区缺乏经济协作。
3、城镇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区域经济意识不高。
粤东地区城镇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中心城镇分布于汕头中心区附近,而其他接近四分之三的面积只有相对狭小且欠发达的城镇,这也严重地影响了区域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市的距离接近且互相穿插包围,这对城市间的协调规划与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各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缺乏区域整体经济意识,缺乏协调和联系,导致城镇群的整体发展目标不明确,追求基础设置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自成体系。城镇职能雷同分工不明确,相互竞争多于合作的不协调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4、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粤东地区具有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历史上潮汕地区商贸发达,商业文化浓厚,潮汕商人(潮商)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当地居民具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具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其经商头脑及民族感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口碑。但由于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特别是产业结构较单一,故无法将经济实体做大、做强、做响。并且时有从商业文化的土壤中滋生出走私、骗税、造假等“灰色”经济活动,少数企业非法经营给粤东区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外界对粤东地区出现“信任危机”,企业信誉有所降低。
5、工业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缓慢。
工业化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基础,粤东地区并没有像国际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或国内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那样走相对稳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缺乏保障,使得经济总体水平难以迈向新的台阶。
二、粤东的优势
1、区位优势
粤东东临海峡西岸经济区,西接珠三角,因为具有相近的人文禀赋与产业基础,向东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台湾的产业转移,向西可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港澳及珠三角,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优越的区位条件,加上不可多得的海岸线、深水港资源,粤东不仅可以和珠三角形成互补的态势,更具备成为广东另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的资质条件。
2、侨乡优势
粤东地区是华侨之乡,潮汕华侨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粤东与世界的联系应该可以很密切,而且大部分华侨有着浓厚的乡情,时刻关注粤东地区的发展,也有很多华侨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投资家乡的建设,粤东应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利用华侨众多的区位优势,积极向世界招商引资。
3、潜力优势
粤东四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具有推行工业化的基础条件,又有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推行旅游经济。特别是潮汕机场的建成、中石油炼油项目在揭阳的落户、核电在汕尾的建设,这些对于粤东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刺激作用,也能让粤东地区提高知名度,让外界了解粤东,让粤东走向世界。
4、政策优势
2006年粤东工作会议以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还要制定《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 指导意见》、《粤东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粤东地区迎来了一系列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各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政策,多渠道、多途径支持粤东地区加快发展。粤东四市顺势推进,制订了贯彻实施的意见或规划性文件,经过近三年来的实施,已打牢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这些都使粤东地区的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三、关于粤东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粤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港口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粤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适应粤东地区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跨境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推进缓慢,阻碍了区域内经济要素的流动和港口资源的充分利用。建议省政府加大对粤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交通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粤东地区尽快打通各市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完善交通网络。同时,把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从惠州市惠东县延伸到粤东各市,使粤东各市能够尽快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充分发挥粤东地区进入珠三角的桥头堡作用。在港口建设方面,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做好编制和实施粤东港口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市港口发展的功能定位,在推进汕头港为主枢纽港口建设的同时,大力支持汕尾港、潮卅港和揭阳港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促进这些港口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后备港口。
2、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粤东是全省重要的一翼,在全省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对粤东地区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粤东地区加快发展。而粤东地区目前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很小,产业发展竟争力较差,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因受资金制约进展慢,导致了一些治安、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粤东地区要实现大变化,尽快赶上全省发展水平,建议省政府对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扶上马” 后还要“再送一程”,加大省财政支持促进粤东地区发展的力度,采取继续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启动资金等形式,大力扶持粤东地区扩大产业建设规模,加快经济发展。在工业布局上,充分考虑粤东地区有优质延长的海岸线,土地资源富足,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等因素,优先安排一批石化、能源、造船及其它装备工业等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到粤东地区落户,扶持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旅游经济上,粤东地区为沿海地区,有优质的海岸线,有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闻名的小吃,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省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发展旅游业,帮助粤东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黄金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发展潮汕文化、带动滨海旅游。这不仅可带动粤东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粤东,让粤东走向世界。
3、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支撑,只有加快社会建设,才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支撑。当前,粤东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除了粤东各市必须付出加倍努力外,建议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大对粤东地区社会建设的扶持力度。帮助粤东地区加快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安排教育专项资金时,适当再向粤东各市倾斜,支持粤东各市再建一批高级中学、技工学校、实训中心和培训基地等,力争到2010年粤东地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支持粤东地区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组织和动员珠三角有关市加强与粤东对口帮扶工作,为粤东地区在社会建设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4、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加大企业技术创新。
粤东地区是轻工业较发达地区,制鞋、食品、玩具、陶瓷等等较为有名的产品,而粤东地区企业面临的问题,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今,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只有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保持不败之地。建议省政府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对粤东地区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帮助粤东地区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把固有的轻工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要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从而带动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5、大力扶持粤东地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粤东与台湾一衣带水,海运贸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今,大陆与台湾经济协作空前发展,随着《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作为广东最靠近台湾的粤东地区应该更加紧密地加强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建议省政府在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时,把粤东四市全部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发展范围,提前在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做好融入、对接,给予先行先试权利。省直有关部门在制订粤东地区发展规划纲要时,出台一些与周边地区加强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并做好规划、指导、协调和统筹,借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优惠,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和更加倾斜的扶持力度,支持粤东地区设立粤东台湾地区合作区,坚持一国两制、公私合营、自由贸易的原则,拉近与台湾的距离,把粤东地区建设成为台湾同胞的第二故乡,第二生活区,从而拉动粤东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粤东与珠三角毗邻,尤其是粤东的汕尾市与深圳特区靠得最近,为充分发挥深圳经济持区和汕尾老区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应该大力扶持汕尾市加快融入珠三角,大力扶持深圳-汕尾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把它作为全省的发展战略,作为实施《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加以扶持,着力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
6、加大对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造势力度。
粤东地区过去确实出现一些走私、骗税、造假等不良社会现象,给粤东区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粤东各市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强化信用措施,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特别是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社会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形成了心齐气顺实干的氛围。今日的粤东,已夯实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环境等三个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干部群众为“五年大变化” 而努力拼搏。在这样的时期内,建议省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加大对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造势力度,有针对性地策划对粤东地区的正面宣传,宣传粤东地区社会风气、干部执行力、投资环境等方面出现大变化的情况,宣传粤东地区经济增长、城乡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等取得的成效,宣传粤东地区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潜力优势和省委、省政府为促进粤东地区加快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改善粤东地区过去给外界留下的不良形象,让人们充分了解粤东地区城乡面貌改善、经济活力增强,遵纪守法、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局面,为粤东新一轮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