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提案第20100021号
案 由:关于拓宽资助贫困大学生学费渠道的建议
提 出 人:吴远溪(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大学生是国家和地区未来的建设人才,是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天灾人祸等原因,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贫困大学生亟待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是经济大省,却不是文化大省,当地政府应当把资助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列入政府行为,拓宽资助贫困大学生学费的渠道,应当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建立切实有效的帮扶机制,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据调查,尽管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社会与家庭的原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整体上看,人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还不高。从2000年左右开始,中国农民收入连续几年不增长甚至负增长,陷于相对贫困的窘境;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国企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生活艰难。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就是来自农村及边远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家庭。
二是高校的高收费、乱收费。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后,学费一路攀升。2000年的收费猛涨,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每年学费超过4000元。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8-2002年我国高校学杂费5年增长5.34倍(这还不包括一些高校的乱收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人民币!现在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与生活费在1万元以上,4年大学下来需要四、五万元。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对此,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曾在公开场合谈到,现在的大学收费偏高,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
贫困生的现状让人忧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这背后也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刻不容缓!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机制,而且需要有发达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具备维系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减少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
虽然目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对比实际情况仍有很大的差距,据此,笔者建议:
一、设立福彩公益金机制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中国的慈善事业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捐赠,如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多一点来自内地。新华网去年在一则消息中披露: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这意味道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土实际,近年来广东、上海等地慈善事业发展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如:广东中山将每年元宵节定为“慈善日”,领导带头捐款,已形成制度;上海实行“日日捐”,号召市民捐出一天的利润、一天的工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都很好。“爱心与贫富无关”,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慈善事业的行列。
据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现在社会处在转型期,更需要慈善事业充当“润滑剂”的今天,有实力支撑慈善事业半壁江山的企业不愿染指慈善事业的原因,主要还是部分慈善组织缺乏公信力,机构管理上存在漏洞,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专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专项福利彩票,让爱心人士们直接把善款投入到福彩公益金中,然后直接将福彩助学公益金用于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困难大学生,专款专用。
二、设立手机积分公益金机制
手机积分换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省教育厅可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广东分公司联合发起“积分换爱心,资助困难大学生行动”的公益活动,号召通过短信或登录网站捐赠积分,按照统一折算比例将捐赠的积分兑换为现金,用于资助贫困入学新生。
三、设立有偿资助机制
据业内人士总结,因国情所致,企业家怕惹麻烦,怕捐助去向不明,怕捐助体制限制,怕被指“出风头”的“四怕”,也是他们远离慈善捐助深层原因。我们可以用合约的方式约束款项的使用者,告诉受资助者这属于无息或者低息借款,请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偿还;或者让他们从毕业开始同样资助贫困儿童的学费(哪怕只资助一个贫困儿童),并且义务向第一资助者汇报所进行的资助情况。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形成良性循环。
四、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倾向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确实需要从本质上进行改革。教育产业化究竟是什么?国内的教育学家或经济学家始终在含糊其辞,没有给出一个定论。而对于应该如何实现教育的产业化,他们也没有给出一个令国人满意的答案,这样下去,对国家的前途是很危险的。适当降低学费,将大学生受教育的费用控制在普通家庭可承受的范围内。高校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治理各种乱收费现象,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以上,仅是笔者的几点建议,当然,要拓宽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学费渠道,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