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案第20100056号
案 由:关于整合资源 优势互补 推动珠中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到2012年,广东将初步建成旅游强省,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4500亿元左右,旅游创汇达到130亿美元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9%以上。到2020年,广东将建设成为辐射华南、服务全国、影响亚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较高国际水准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要“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2009年,发布了《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推进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进一步发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通过区域旅游紧密合作,提升区域旅游形象,联合推动“珠中江”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三市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于2009年5月8日,签订了《珠(海)中(山)江(门)旅游合作协议书》,标志着三市旅游一体化正式启动。同时,提出六大措施,共同打造珠江口西岸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区域。
虽然三市签订了促进珠中江旅游一体化协议,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实际困难,有些问题在目前的框架下难以解决,因此,为加快珠中江旅游一体化进程,我委于今年6月份对三市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地考查,形成本提案。
一、珠中江旅游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珠中江旅游业现状与优势
珠中江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珠江口西岸,山水相连、道路相通,1.5小时交通圈;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民俗、华侨文化特色和特区现代文化,均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粤港澳地区最丰富的温泉(十多家)和高尔夫优秀资源(9家);具有滨海、生态、休闲的共性。
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山水相连、道路相通、资源互补,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希望充分发挥的三市的优势,产生三加三大于三的效果,将珠中江区域打造成中国著名的文化休闲滨海旅游胜地。
(二)珠中江旅游产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三市旅游业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精品打造、旅游投资开发、旅游经营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比较突出;资源同质度高,存在一定的内部竞争;目前还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只停留协议层面;缺乏特别知名和经典的旅游产品,吸引回头客的产品不多;宣传促销经费严重不足,宣传力度差;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一体化政策环境,如目前的交通管理、旅游收费、异地接客等问题都没有解决。
二、建议与措施
围绕“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共同打造珠江口西岸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区”的目标,建立三市旅游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三市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名牌旅游产品,制订宣传促销策略,推动旅游市场共同繁荣。
(一)实行三市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高效的协调机制
1.成立珠中江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加强其决策和执行力度
2009年5月,三市旅游局长签订了《珠(海)中(山)江(门)旅游合作协议书》,提出成立珠中江旅游合作领导小组,由三市旅游局长作为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和联席会议召集人,三市旅游局轮流担任轮值主席单位,制定有关具体措施。这标志着三市旅游合作的开端,开始了珠中江旅游一体化进程。
珠中江旅游一体化主体是旅游业,但开展旅游合作要牵扯到旅游、发展改革、经贸、教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交通、农业、文化、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质监、林业、海洋渔业等方面,需要诸多行政部门配合才能完成,仅依靠三市旅游部门的推进是不可能实现的,许多事情三市旅游局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目前的合作级别及架构对促进三市旅游一体化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议:
(1) 成立三市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包括三市主管旅游部门的市领导和旅游局领导等,主管市领导为协调委员会负责人和联席会议召集人,将旅游合作的层面由局级上升到市级。
(2) 三市分别在各市成立旅游合作执行委员会,主管市领导为负责人,由旅游、发展改革、经贸、教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交通、农业、文化、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质监、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领导参加,负责协调执行三市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的政策和处理具体事宜。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委员会例会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执行和推进旅游业发展决策和旅游总体规划等工作。同时,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列入三市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要切实履行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促,形成推进三市旅游合作的强大合力。
2.统一制订旅游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 统一制定三市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改变现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按照“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共同打造珠江口西岸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区”的目标,制定涉及三市旅游共同发展的旅游布局、旅游开发项目、旅游政策、配套的交通及外部环境等大事情,并作为三市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共同遵守执行。各地根据三市总体旅游发展框架及政策,制定或修订本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属于三市各自内部的旅游发展事宜自行负责解决。坚持优质高效配置旅游资源原则,反对重复建设低质同类项目,达到对外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对内避免恶性竞争,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目的。
(2) 统一制定促进三市旅游发展的框架文件及系列配套实施文件,做为三市共同的约束性文件。包括:招商引资政策、交通管理、统一收费价格、开放旅游市场、治安等文件,共同营造三市良性发展的内部环境,实现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监督实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旅游企业内部成本。
(3) 统一对外协调,力求最大利益。统一协调对三市之外的问题和事情,如旅游宣传、旅游推介等,共同处理三市共同关心的旅游热点、难点问题,达到高效、强力、节约费用的目的。
3.力求政策突破,敢于先行先试
出台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完善旅游用地政策,保障旅游产业用地;争取实施更为开放的出入境旅游政策,进一步简化三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到香港、澳门旅游的出入境手续;争取珠海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进入三市旅游,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来抓。
(二)实行三市旅游服务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旅游市场统一监管,规范三市旅游市场秩序
(1) 出台系列规范旅游市场的措施和制度,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如颁布《三市旅游条例》《三市旅行社条例》《旅游酒店条例》和《旅游餐饮条例》等。
(2) 建立三市旅游投诉综合处理机构,探索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加大旅游质监经费投入,建立监督执法队伍,加大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市场执法力度。公安、工商、交通、建设、城管、文化、卫生等部门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做好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联合执法机制,打击违规经营行为。
(3) 建立统一的旅游优惠机制,统一规划旅游路线,避免恶性竞争。强化旅游产品质量管理,建立旅游诚信体系,推行旅游消费机构优质认证制度,向旅游消费者推荐优质经营企业。
(4) 降低各种收费,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如降低或取消酒店电话检测费、酒店排污费、电视网络监察系统安装费、电梯检测费、健康证收费、酒店水费等。
2.积极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业环境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性、服务性、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旅游设施硬条件和进出三市的软环境建设是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的重要方面:
(1) 出台三市旅游设施硬条件的指导性文件。涉及三市的重大旅游项目由三市共同协商后建设,三市一盘棋。防止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与景观行为。建设高效、安全舒适的立体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完善机场、港口、城际快速轨道及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发展三市旅游观光巴士营运网络,推进实施旅游公交低票价制度,加快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在主要公路及通往重点景点的道路设置国际化标准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确保旅游交通快捷畅通。加快引进世界著名品牌的外资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和外资旅行社。
(2)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在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有新突破。出台《三市旅行社建设标准和行为规范》《三市旅游企业的统一标识和行为规范》《三市旅游景点的统一标识和行为规范》等,继续抓好旅游区创A和酒店创星工作。
(3) 确立旅游发展和城市建设一体化观念,把旅游作为三市城市的基本职能,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完善城市休憩功能,对城市公共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要统筹考虑,强化其旅游服务功能。打造特色街区、镇、村,建设好市民公园、文化广场等,优化旅游休闲环境。合理规划商业步行街、酒吧街、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充分挖掘都市旅游景观价值。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除外)、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城市休闲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行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向社会开放。
(三)整合三市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名牌旅游产品
积极推动三市旅游资源开发,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挖掘旅游潜力,发挥各自优势和互补性,错位发展,三家共赢。
1.整合三市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打造5张名牌。第一张名片:遗产牌,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第二张名片:海洋牌,将上下川岛,外伶仃岛、淇澳岛打造成为国内以及世界的旅游目的地;第三张名片:温泉牌,将10多个优质温泉度假村,打造成为广东省最佳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第四张名片:文化牌,中山的伟人文化、珠海的特区文化和江门的华侨文化;第五张名片:高尔夫牌,开拓高端客源市场。
2.建立旅游客运网络体系
建立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旅游集散中心,并组成共同体,由政府适当授权,采取企业化运作。建立综合旅游客运网络,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定时定点向各景区景点发送班车。逐步实现票务系统对接,实现票务联网,真正实现“一票到底”。
(四)制订三市旅游宣传促销策略,推动旅游市场共同繁荣
建立公共旅游宣传网,增加旅游宣传力度。共同向外推介旅游资源,减少宣传成本,提高竞争实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旅游专项资金;采取积极的措施,跳出地域限制,主攻省外长线市场和海外市场,开拓旅游市场工作新局面。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