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切实推进居家养老工程的建议

2016-12-16 23:41:43 来源:广东政协网

7、提案第20100054号

案    由:关于建设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切实推进居家养老工程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目前,我省逐渐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增幅快、空巢家庭日渐增多的趋势。在我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占该区户籍总人口的18%。老龄人口在快速递增,为老服务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了解,除小部分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外,约95%以上的老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方式,但普遍在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切实推进居家养老工程迫切需要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

回顾“十五”期间,我省为老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不少地区的街道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有许多工作创新。如有的组织助老员,对九类老人进行结对贴心服务;有的成立长者义工队,形成老人群体互助小组;有的组建社区安老服务队,帮助解决困扰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免费健康咨询、问诊、电话预约挂号、送药上门服务等多种便民服务等等,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敬老、爱老、助老和为老服务的氛围。但是,社区为老服务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问题有:

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如街道公共健身设施出现残缺,需要后续维护资金支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普遍难以解决发展场地,承担社区老人医疗护理任重道远。

二、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发展老人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扶持政策措施出台慢,难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尚未形成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大格局。

三、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社区为老服务对象基本上仍以传统的民政救助对象为主。已经开展的为老服务范围偏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四、专业人才缺少。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现行的社区为老服务人员,主体上是社会上的大龄下岗人员,普遍知识层次偏低,只能提供家居清洁、生活护理、陪送看病、探访慰问等基本服务,对于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保健、娱乐、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则难以满足。

建议:

一、制定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规划,各街道社区应当制定各自的社区为老服务发展方案。各级财政要加大为老服务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居家养老的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为老服务持续发展的局面,逐步建成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

二、强化政府推动引导作用。发展社区为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当在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宏观规划、资金投入、组织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积极采取补贴或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

三、鼓励全社会共建社区为老服务业。制定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为老服务行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如出台《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资助办法》等。社区老人日托中心,老人食堂等为老服务项目,利润低、责任重、风险大、极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如优先提供公房出租、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水电燃气按照居民标准收取等,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积极推进为老服务社会化进程。

一是服务对象社会化。社区为老服务对象应从过往的面向 “三无” 孤寡老人等特殊对象,转为面向社区老人全覆盖。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解困救助基本保障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日间托养、医疗保健、娱乐学习、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等多元化服务。要突出以人为本、服务老人的特点,尽量满足老年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要求,不断丰富和改善老年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室、老年大学,为老人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如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托养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结对服务)等灵活多样。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日间托老为主的服务中心(如社区老人食堂),解决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的生活难题。

四是服务载体新型化。积极开展各种有益探索,不断创新更多社区为老服务形式。如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开设“社区服务热线”或“网络虚拟养老”,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多种咨询服务;建立“家政助理结对服务”,由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同时也解决了大龄失业女性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等等,不断丰富和发展社区为老服务。

五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对为老服务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籍慰等专业知识水平。建设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为老人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志愿者与居家老人之间的互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五、切实解决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场地是为老服务机构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我们在广州市的调研中了解到: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越秀区红会医院,既承担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也有慈善医疗救助等重要社会服务职能。该中心服务社区人口约5万多人,业务用房总面积仅1538平方米,达不到广州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设置标准,而且没有电梯,社区老龄病人就医极为不便。该中心曾设想将一墙之隔的南邻的市政府办公厅属下某机关公房,通过产权交换或租赁等方式,用来扩建业务用房和安装电梯,从而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面积要求。但因涉及到市、区两级资产处置,这一发展思路虽得到区政府、区卫生局的支持和协调,仍然没有结果。发展社区为老服务涉及到这类问题是很多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并帮助协调解决。

六、加强为老服务的研究。设立为老服务相关社会科研课题,在社会上公开招标,组织专家开展一些理论性的、基础性的问题研究,如为老服务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广东省老人心理与各类需求,广东省老龄化社会的具体对策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