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提案第20100052号
案 由:关于加强“双转移”中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理由: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但是,与全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设目标相比、与广大劳动者的需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广东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至少在以下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一是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实际需要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者数量需要进一步摸清,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劳动者接受培训的意愿和期望需要进一步把准。
二是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尤其是政府主导培训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农村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是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工种与教材开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是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分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是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尤其要注意努力避免出现农村劳动者“被培训”的情况发生,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不打折扣、不被冒领挪用。
政策建议:
1、贴近企业。就是贴近用人单位,在培训与就业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连接。
2、贴近产业。要体现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全省一哄而起,必须改变所有的职业技能培训限于少数几个成本低、见效快、易获证的职业种类的现状和困境。要以产业发展需要为依据做到科学化。必须从职业培训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根据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需求,形成职业培训事业中、长期发展的综合性总体构想,使职业培训事业与经济相互协调、适应,并通过人才培养有效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尽可能避免出现职业培训的盲目性。科学预测未来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对培训机构的发展布局和培训工种的开发进行科学规划。要通过培训规划,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特色和品牌。
3、贴近市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效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实现培训与就业服务的一体化。
4、贴近农村劳动者。要变“自上而下”的培训为“上下结合,纵横贯通”的培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群众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使培训真正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既要建立农村劳动者就业和技能状况的动态观测机制,搞好摸底调查,摸清劳动者素质结构;又要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明确培训目标任务。
5、要敢于创新。要结合本地情况,敢于在职业工种开发方面创新,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培训品种和培训项目,使职业技能培训既满足企业、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农村劳动者的需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区的建设以“先行先试”的政策,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自主开发职业工种。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省内职业开发目录”制度,把由省里相关部门审定的有就业前景的市场需要的职业工种的培训列入财政资金资助的范围。
6、要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是根据职业工种和等级对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经济社会和生产发展的实际,加强对培训内容的研究和设计,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做好教材编写工作。
7、突出特色。要因地制宜,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开展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可以考虑,短期内,每个市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到两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品牌。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