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提案第20100067号
案 由:关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型模式—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
提 出 人:民建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案由:对广东的外向型企业来说,本次金融危机凸显的市场问题充分暴露了我国产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市场问题,最后必须落实在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上,尤其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内先进省市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差距更大,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
制约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既有广东在科技型人才培养和供给方面的劣势,还有创新经费投入不足、资金渠道单一,也就是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创新体制障碍的原因,应改革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在我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型模式——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Open Regional Innovative System,简称ORIS)。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和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以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为目的,以集聚创新资源为出发点,以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政府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网络系统,具备开放性、创新性、互动性、集聚性、可持续性的特征。
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整合利用省内外各种创新资源的重要手段。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广东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从总体上看,与建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还存在差距,广东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尚未完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产业外向度过高,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据统计,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精密仪器、医疗设备、重大工程机械80%依赖进口,高新技术领域来自外国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占了90%。在支撑体系上,技术人才树立、质量均落后于国内先进省区市,人才结构不合理,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35名,与北京的202名、上海的100名相差甚远。全省院士、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高级职称人才,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9位、第5位和第6位,全省技术工人需求量缺口130多万人。
2、创新资源共享协作机制亟需健全。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所有制分割等问题,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协作、优化配置的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一些地方创新平台、创新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水平低,未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创新网络。珠三角内部、珠三角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珠三角地区占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80%以上,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不到20%,促进创新资源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3、产学研合作亟需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联系和知识流动仍不足,将知识、技术和成果产业化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广东产学研结合中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50%-60%的转化率相比较低。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体系仍在构建中,很多关键性问题的探索刚开始,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机制环境、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4、科研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东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工作一定程度上游离于企业之外,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密度不够,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跟不上。科研机构缺乏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投资强度过低;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项目立项、职称评审、成果鉴定、考核评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疲于应付、难以安心科研、难以出大成果。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薄弱,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等方面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
5、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中介组织总体实力较弱,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未结成一个强有力的网络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一些科技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影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制约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管理水平和运行机制亟待提高和转换。
办 法:
建议:广东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举措
1、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创建省级现代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新兴战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2、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梯队;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和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体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3、深化产学研合作
以省部产学研合作框架为基础推进广东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组织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等专项计划;大力支持校地、校企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企业”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全国重点建设高校加强对广东省属高校的对口支援;完善省部产学研结合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加强省院合作。
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深入开展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组建若干主体科研机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投入体制改革。
5、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
推动专业镇转型发展成为创新集群;推动高新区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创新集群区域格局。
6、加强区域创新合作与国际合作
加强珠三角、东西北地区的创新合作;全面推进粤港澳科技合作;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7、加快创新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种类型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