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提案第20100086号
案 由:关于尽快落实十九路军陵园“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大楼立项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基本情况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为纪念1932年“一•二八”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国外华侨捐资建成的。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奋起抵抗,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一次伟大壮举,它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枪声,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目前十九路军陵园是全国保存下来的“一•二八”淞沪抗日纪念地之一;也是广东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抗日战争纪念建筑群;同时是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旅游景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现在陵园占地面积6.2公顷,园内有先烈纪念碑、凯旋门、题名碑、将士墓、战士墓、抗日亭、先烈纪念馆等七处主要的纪念建筑物。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造型庄重典雅,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保护和充分利用这一纪念地,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广东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十九路军陵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九路军陵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成为集教育、旅游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现在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约4万人次,党员约0.5万人次。但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对陵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陵园现有的功能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陵园缺乏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没有一个多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心。目前园内只有一个建筑面积355平方米展览馆,是由原来作为祭奠者的休息室于2000年改造而成的。由于展区面积太少,馆内没有内容,展览手段单一。整个陵园没有一个历史文物资料库(保管、贮藏室);没有一个给市民、游客学习的图书、阅览室;更没有一个可供青少年和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的多媒体教室以及历史专业人士研究、学术讨论的接待或会议室。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大楼规划未立项,建设资金没落实。在2000年,经过民革广东省委会、民革广州市委会的提案,市政府同意十九路军陵园征用陵园西南面公安局警犬队、市动物园饲养场、省体校等用地9283平方米,以保持陵园的相对完整。直到2009年才将旧楼拆除正式收回此地,在原规划中拟建一栋“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大楼,目前此地的规划建设资金还没有到位,建楼工程一直没有被批准立项。
三是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陵园成立以来,一直缺乏高素质的文史、电脑等专业人才,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学历较低,年龄偏大,这些因素均制约了陵园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国的抗战纪念地中,我们将同是反映十九路军淞沪“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战的上海市“淞沪抗战纪念馆”与十九路军陵园淞沪先烈纪念馆相比较(见附件一: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基本情况。附件二:十九路军陵园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比较),十九路军陵园的活动空间、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互动场所、现代化电教等功能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文史等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手段和方法单一,从十九路军陵园的发展需要来看,陵园现有的功能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
根据中共省委、省政府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要求,为把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广东文化旅游,完善十九路军陵园的功能布局,重点解决陵园资料的保存、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互动园地、烈士史迹的展览陈列等问题,我们建议:尽快落实十九路军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大楼的立项,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便更好地发挥十九路军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丰富陵园的教育内涵,进一步完善陵园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它在广东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