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议

2016-12-16 23:41:43 来源:广东政协网

18、提案第20100083号

案    由:关于建立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为破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至国家卫生部、中至各省卫生厅、下至各级县市,无不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社区医院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老百姓还是习惯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是门可罗雀。为什么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这么不受“待见”?医疗体系应是个正三角形,尖儿是大医院治疑难杂症,底座是大量社区医院治小病,但现在却是个“倒三角”,只有两成人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而大医院却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如何解除社区医院窘境,解决结构性“看病难”问题?

   在众多国家,社区医院都是就医首选,“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已成医疗惯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在英国,平均每2000人就拥有一个社区全科医生。

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医疗就相形见绌了。调查显示,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而卫生部门的资料却表明,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于是有了大医院里“病人等医生”,社区医院里“医生等病人”的反差。究其原因,社区医院设备不足、就医条件差、人员资质水平有限、全科医生较少……不一而足。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被认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看病贵就医难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多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往往少人问津。另一方面,大医院却依然人满为患。

医疗体系应是个正三角形,尖儿是大医院治疑难杂症,底座是大量社区医院治小病,但现在是个“倒三角”。挂号方便、熟悉病史、药费便宜是社区医疗服务的三大优点,但广东一项面向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仅有22.5%的人病了愿意去社区医院。

三、建议内容

鉴于“看病难,看病贵”,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问题,建议广东省率先建立社区医院与名医生互联互通平台:

第一,由省卫生厅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特别是省信息服务中心及有关专家学者起草《广东省社区医院与名医生互联互通平台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为建立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建立互联互通平台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改变目前“看病难”、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没有平台数据库管理的局面,打下法律基础。

第二,共建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分散在各社区医院、大医院等处的患者的信息,逐步建立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患者的医疗信息数据平台。

第三,各级政府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方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设备,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服务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经费补助。各地要积极探索收支运行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由省财政机构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四,鼓励离退休专家“下社区”。政府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鼓励离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第五,将在社区看病纳入医保范围。通过积极扩大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定点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并适当降低参保人费用自付比例等措施,尽快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算机联网,引导参保居民在社区医院解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

第六,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要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加价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廉价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只有从医结构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大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