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提案第20100081号
案 由:关于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足10%,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地区差异明显加剧。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成为制约广东省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是促进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重要途径。
一 、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的和意义
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008年l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广东和谐社会建设
尽管广东城市化、现代化进行速度很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高达72%以上,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广大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城市人口比例不足40%,农村人口高达60%以上,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分散的粗放式经营为主。经济落后所带来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也不可能有广东省和谐。只有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才能化解“三农”问题,这也是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3、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广东农业的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以占全国2.5%的耕地面积创造出占全国6.2%的农业总产值,支撑着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稳定发展,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东农业和社会经济建设的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种植业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不可能依靠扩大生产面积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同时,畜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环境治理产生新的矛盾,资源与环境问题,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
4、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立足挖掘农业内部潜力,通过调整结构、改良品种、组织规模生产和销售等办法,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1、现代农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农业由原始农业进化到传统农业再发展到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基础,现代农业被称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高投入高产出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随着农业环境工程技术的突破,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设施农业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自然气候、季节变化的制约,不仅使单位产量及畜禽个体生产量大幅度增长,而且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尤其是保证了蔬菜、瓜果、肉、蛋、奶的全年均衡供应。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工厂化种植技术、工厂化饲养畜禽技术、工厂化农业车间、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园艺作物温室栽培技术、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工厂和地膜彼盖栽培技术等8个方面。
3、建立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粗放、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也不利于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同样,也难于保障农民的持续稳定的增产增收。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凡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比较快的乡镇,农业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农民增产增收的幅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湛江的廉江市良垌镇成立的日升荔枝合作社、众升农业合作社、金地淮山薯合作社和嘉利果菜专业合作社,对发展相关产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和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有注册会员355户,分布在湛江、茂名的5个乡镇,辐射带动的农户有1000多户,自行出口荔枝2000多吨,实现创汇1500万美圆;合作社为社员创造了平均高于市场价2元/斤的收益,平均每人增收1300元以上。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是实现高效、生态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在现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型。一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型:从资源消耗型和数量增长型农业向高效生态型和质量增长型农业的转变;二是农业经济功能转型:从追求农业的单一功能向追求多功能农业的转型;三是农业技术应用转型:从一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征为主向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征为主的转型;四是农业组织形式转型:从分散化的农业组织形式向产业化的农业组织形式的转型;五是农业竞争战略转型:从农业价格竞争战略为主向农业差别化竞争战略为主的转型;六是农业发展空间转型。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