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案第20100106号
案 由:关于重视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的建议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振兴粤东西北地区仍待进一步重视
2008年广东开始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同时,省政府又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再次做出新的部署,推出《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指导意见》)等旨在配合实施《纲要》促进以珠三角为龙头,全省整体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纲要》是从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高度考虑珠三角的发展问题,加上两个《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又均是建立在与《纲要》对接的基础上。因此,从梯度发展理论看,《纲要》的实施,一般是可以收到既能通过推动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提升珠三角在国内外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可因珠三角自身的发展为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创造机遇,有力地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及推进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多层战略效果。这一判断的理论依据:一是处于高发展梯度的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条件好,投入产出效率高,同样投入其产出水平远比粤东西北地区为高,可以创造更多的税收,更利于壮大广东财政收入,进而提高我省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转移支付能力;二是通过推行“产业转移战略”促使经济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珠三角成规模地流向粤东西北地区,促进后者的产业发展;三是通过珠三角自身高平台建设及新型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前向、后向和横向联系,为粤东西北地区与国内外经济体系的密切联系和产业拉动创造更好的营运环境。此外,提升珠三角还能为粤东西北地区提供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施《纲要》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广东省实施《纲要》以来,不但扎实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推动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在增强珠三角城市群体整体竞争力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与此同时,在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方面的工作也取得可喜的进展。其具体表现有:15个批次13个地市的产业转移园(绝大多数座落于粤东西北地区)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了省财政75亿元的扶持资金,33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接近2000个,总投资超过3500亿元,使粤东西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发展。据资料显示,2009年1-8月这些地区的工业、消费和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珠三角和全省平均水平,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约30万人,从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的劳动力就业同比增长近1倍;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快建设并形成贯通珠三角、连接粤东西北地区以及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铁路通道和港口运输系统,为粤东西北地区对外联系奠定基础。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呈协调发展的基本态势。
然而,时至今日,粤东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珠三角仍存在较大的落差,这一制约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并没有因实施《纲要》而出现缩小的迹象,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据广东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提供的数据反映,近年来我省地区发展差异态势虽然相对稳定,但差距仍较大。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珠三角地区为49153元,远高于东西两翼的12443元和山区的10717元。按照其测算,2006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7,高于全国0.6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山东(0.58)、江苏(0.71)、浙江(0.38)等沿海省份的地区差异水平。下表反映广东这一状况在2008年还在进一步发展。从人均GDP来看,区域间的差距体现得更明显。2007年,人均GDP最高的珠三角和最低的山区的比例是4.2:1,而2008年最高的珠三角和最低的粤东的比例是4.1:1,差距依然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虽然我们推行了产业转移及劳动力“双转移”的发展战略,但由于转移产业多属于珠三角拟淘汰的资源密集型或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这使它们与珠三角产业层次反差大,难以形成拉近与珠三角差距的产业结构;二是粤东西北地区拟上马的一些大项目,如钢铁、石化、建材等,虽然它们可能会成为引领并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但它们与国内其它地区存在着产业同构的特点,且其中一些可能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三是目前东西北地区发展的产业与珠三角提升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并不是很强,难以更为有效地接受珠三角的辐射影响。缩小全省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
二、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甚大,若任由此格局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会使之成为影响广东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实施《纲要》必须更加重视并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以更为有效地促使珠三角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带动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联动发展,从而推进广东经济整体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广东全省经济综合发展规划,为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合理定位在总体上进步定位。从区域经济学原理看,珠三角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以及粤东西北地区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模式、方式、分工与协作关系应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都得以系统可靠的研究作支撑。为此,我们建议广东应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规划,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基本定向,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粤东地区振兴崛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应该考虑地缘优势,除着力构建它们与珠三角的协调发展体系外,还鼓励并必须努力将粤东、粤西和粤北极分别纳入“海西地区”、北部湾经济圈和粤湘赣三角区域合作体系,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机会。
(三)努力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区域协调机制,促使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能在政府制定的规划引导下,主要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地防范重复建设。
(四)考虑到粤东西北地区发展需要珠三角高水平服务业、科技资源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努力促 进粤东西北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及社会发展与珠三角全面对接,以使其能够像将自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插头”插入珠三角这一高压电源的“插座”一样,更好地获取珠三角的支持。
此外,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也应该是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