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案第20100159号
案 由:关于打破行业垄断,加快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行业垄断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不利影响。广东作为走在我国经济发展前沿的省份,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广东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广东的服务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贸易相对落后,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例较低。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几乎所有被政府垄断的服务行业都存在着效率低、不公平等现象。
一、行业垄断、政府垄断对广东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消极影响
(一)行业垄断、政府垄断限制了广东现代服务业的良性竞争,增加了开放市场与引入竞争的成本和难度
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服务业形态,如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会展、现代物流业等;另一类则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衍生出来的形态,如证券、信托等现代金融业,建筑、装饰等房地产业,会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在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下,全球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但是,在上述各项现代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中,存在政府垄断、行业垄断的行业占了大多数。金融、电信、民航、铁路等属垄断或保护性质的领域,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据统计,我国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数量上私营企业已占近半壁江山。但是在很多领域,公有制依然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例如金融保险业。就整体来说,中国的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服务业44个大行业中,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5个行业外,其他39个行业国有投资都占50%以上,其中20多个行业高达90%以上。
在世界范围内,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地方政府主体,一个是企业主体,这两个主体互相作用。但市场化程度的不足,使企业主体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力量。这使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
(二)垄断性行业缺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阻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垄断引发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与各部门行业收入的不平等
调研中我们发现,社会对于政府垄断的服务行业都存在较大的意见,公众向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检验局等部门投诉的案件中,电信、金融、保险、供电、煤气、公共交通以及有线电视等涉及政府垄断的行业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以电信为例,虽然为了向用户提供经济便捷、优质高效的电信服务,电信行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和特色化的通信需求,但与社会期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期,随着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强,电信服务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用户投诉的焦点。统计分析表明,社会对“不对等协议”、“移动短信陷阱”、“电话卡余额作废”等电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反响尤为强烈。
再比如,免费短信提醒、异地取款免手续费这些“免费午餐”曾经是银行吸引客户办理银行卡或者存折的“卖点”。如今,这些“免费午餐”不再免费了。交行、浦发等银行2008年10月在网站发布公告,对个人服务项目的免费优惠予以取消或上调服务价格。一个全新的收费时代已经开始,国内银行早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在收费上与国际接轨了。但我们不禁要问: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服务上与国际接轨了吗?
(三)垄断不符合我国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于2007年下发了专门针对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并明确提出了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性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于放宽电信、铁路、民航等行业市场准入的改革政策,有望推动各地服务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但是毕竟该《意见》只是“指导性意见”,要想真正实现“到201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三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目标,则必须依赖于各地政府的贯彻执行和相关中央部门的配合,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更应一马当先。
办 法:
由于政府垄断的服务行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应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锋。当前这些行业现代化程度滞后的问题不仅严重削弱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还将成为今后广东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广东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时,首先应从打破行业垄断入手,逐步改善政府垄断的服务行业的质量,这才是摆在广东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面前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逐步打破行政垄断,推进国有资本的置换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释放这些垄断性服务业发展的潜在能量
1、垄断性质的服务业,需要区别自然垄断和非自然垄断行业,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政策。(1)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部分(即在一个区域内由一个厂商来进行经营,从而成本最低、效益较高的业务),比如铁路路网、航空网络、国家电信骨干网络等,应按照市场化的趋势,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这将打破完全由国有资本“独占”的状况,形成投资主体和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局面。(2)对于“非自然垄断”业务,比如民航、铁路、电信的营运部分,邮政(敏感业务部分除外)等,根据竞争的规则,非公有资本更应当顺畅进入,不仅可以“参股”,而且可以“控股”,甚至可以“独资”,也可以合资合作,可以搞项目融资,目标是由单一的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2、加快服务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重组。对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对外贸易、公用事业、旅游、文化、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养广东现代服务业的“航空母舰”。同时,通过出售、兼并、租赁等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服务企业。而属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业的发展,则有待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
(二)将服务业从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比如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实际上使得政府替代了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因此,应该给现代服务业开辟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三)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
适宜产业化的服务领域应由“政府办”转向“社会办”,盈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非盈利性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四)政府垄断的服务行业更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做到“与国际接轨”的是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只考虑收费接轨。
(五)政府从某些行业退出,这是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打破市场垄断的必然要求
政府可以退出并引进国际服务业资本的行业:一是交通运输业,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地铁的建设和经营;二是各类知识产业;三是除新闻、广播以外的其他传播行业;四是根据WTO 规则对外开放的其他服务行业。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深圳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实用人才培训、特殊劳动工时、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来加快发展。这不仅对深圳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广东打破市场垄断、行政垄断的良好契机。
当然,在增强服务自主增长活力的同时,还应注重服务领域市场规则的制定,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在放松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强化非政府组织对服务领域的指导和自律,制定和推行社会服务标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服务领域的虚假信息误导、弄虚作假、欺诈、伤害等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