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2016-12-16 23:41:42 来源:广东政协网

1、提案第20100168

    由:关于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生产性服务又称生产者服务,是与最终需求相对应的一种向生产者提供的中间需求性服务。在理论内涵上,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是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在外延上,生产性服务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及相互传递和管理等活动,一般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发、工程设计、运输、通信、广告、物流、仓储、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生产性服务虽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能够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于珠三角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促进广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内容。

一、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不俗的表现。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广东省服务业总体规模多年来稳居国内首位。200520062007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当年价)9598.3411195.53 13449.7315323.59亿元,四年平均增速达12.4%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比名列第二的江苏省高出3831.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2.9%。目前服务业已成为全省地税收入的主体,占地税总收入约60%。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按照广东省统计局界定的范围,200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50%。信息服务业中涌现出网易、腾讯、迅雷等一批著名网络服务提供商,其中腾讯公司即时通信业务营业收入排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4800万元猛增至2008年的71.545亿元,2008年比上年增长87.2%7年间增长近150倍。

(二)产业投入不断增加。我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包括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总量,在1991-2004年间年均增长23.5%、增速比第二产业高5.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又连年保持较高的投资率。2005200620072008年第三产业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046.8亿元、4831.5亿元、6011.46亿元、7136.7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分别为58.2%、59.5%、62.7%和63.8%,大大增强了服务业的发展后劲。2008年全省服务业引资步伐加快,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1.29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吸收外资的37.2%, 高于200612.8个百分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成服务业吸收外资新热点,并呈现以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为主、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以园区集中发展为主的发展势头。

(三)产业集聚不断增强。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出现集聚发展的良好势态。广州形成了以广州天河软件园、广州设计港、广州科学城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集聚园区,深圳形成了四大金融聚集区、六大物流园区等。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发展质量不高,制约了我省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08年,我省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5540.04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36.2%,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较弱,难以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是导致我省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原因之一。会展、商务服务、证券、咨询、科技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较之上海、北京仍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先进城市比差距更大。科研、教育、策划、设计、管理、融资、商贸、网络等高级专业人才短缺。

(二)政策体制性障碍难于突破,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生产性服务行业存在准入限制和市场垄断现象,特别是金融、保险、科研、教育、电信等大多或属于国家福利型和国家垄断型行业,或属于各级政府和大专院校的附属机构,对民资和外资的进入有诸多限制,缺少竞争机制。市场主体无法实现多元化,竞争不充分影响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水电价格、土地、税收等政策上,服务业仍然无法与工业享受同等待遇。

(三)空间布局不合理,缺乏全省一盘棋的规划指导。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全省缺乏统一的空间发展规划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未能对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指导,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均衡。珠三角土地面积占全省不及1/4,服务业增加值却占全省80%以上,服务业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有扩大趋势,全省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

    法:

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广,涉及部门多,目前尚无明确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在服务业统筹方面,山东、天津已成立服务业办(副厅级),其他很多省份也已设立服务业职能处室,配备一定编制。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省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研究和解决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

(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目前,我省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已经落后其他发达省份。如山东省每年按上年GDP的万分之零点五提取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按山东2008GDP计,2009年山东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达1.55亿。我省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额度低于有关省份,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支持基础建设项目,难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建议进一步扩大省级引导资金规模,优化并根据发展形势需要相应调整支持领域,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规划编制等方面。

(三)积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纲要》赋予我省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优势,用好已有的先行先试政策,向国家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简化服务业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精神,建立与工业同等的财税、水电价、土地等政策扶持体系。研究制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服务业税负,全面清理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尽快实现全省服务业与工业水电价格同网同价,消除在要素分配上的不平等待遇。加快推进城市“退二进三”步伐。

(四)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成为大趋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各有关省市都在大力推动集聚区建设。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统筹协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现有的各类工业开发区及其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作用。深化粤港澳服务业深度合作,对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后海地区、珠海横琴新区等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推动这些区域成为深化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新引擎。加大力度扶持生产性服务业进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和储备一批带动力大、增长潜力好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影响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五)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按照国务院在2009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