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案第20100176号
案 由:关于在海外进一步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关于在海外进一步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民进广东省委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经济发展一直在国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广东的制造业和进出口物资运输已打入世界各国市场;文化产业亦不甘落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也先后进军欧、美等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热点的西移,如何保持我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
有着悠久的对外开放、对外交流的沿海城市——广东,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开拓新的领域。在依靠国家政策的同时,均衡发展地方的工、农业;制造、加工业;服务、运输业和文化产业;特别是要利用文化软实力,打开新的对外交流,对外发展的新篇章。历史上,广东文化亦即是岭南文化,有影响的地域已从东南亚延伸到大洋洲和美洲,广东方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唐人街中广泛流行。近年,岭南的民间艺术、地方戏曲等传统文化在各国的展示和演出均获得好评。软实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的勃发。软实力依赖于制定政治议程,并使之成为他人所喜好的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同无形实力资源联系在一起,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我们的文化、我们奉行的国内政策和我们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广东要利用现有的人文优势,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新形势推陈出新。现在,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财富创造的崭新形态、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体系之一。文化国力作为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文化成为一支重要的世界力量,文化战略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战略需求,形成了对世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软力量理论。不战而能屈人之兵,这就是软实力的核心体现。
一、广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央在关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里,将文化艺术生产的产值列入我国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200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提出:在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随后,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
广东不但长期是“中外交流的桥梁”,更是改革开放、中国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以来,省文化厅等部门一直推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体制的改革和建议。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先后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文化交流。引进外国一些先进的文化产品或表演团体进行开发交流;也多次派出各种艺术或表演团体出国展示和演出。广东各地分别与30多个国家的60多个省(州、道、县、大区)、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彼此的文化交流接连不断。据统计,全省双向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批次、人数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仅2008年,外国和港澳台地区艺术表演、展览,讲学等项目进入广东交流的达460批次7331人;广东有397批次的同类文化项目“走出去”。增加了外国人对我国,特别是我省的岭南文化、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各地市,各部门也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和推动了传媒产业、印刷产业、文化交流、文化服务业、电子信息和信息产品制造业、动漫和儿童产品(玩具)制造业、文艺体育事业等的发展。较有特色的,如:广州动漫和传媒业;深圳IT行业、印刷业;东莞的玩具、服装业;惠州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珠海等地发展建设的文化产业园等等。特别是珠海横琴岛的开发,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加强了粤港澳的交流与合作,将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各地经过加大投入,基本形成了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等多级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村、镇的文化站、农家书屋,为提升居(村)民的文化素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富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歌剧、舞蹈、民族文化、工艺等得以延续、保护和发展。图书馆、博物馆的建立,让人们认识了历史,认识了世界。加深了对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好奇,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二、广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的困境
要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要提高广东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产值和社会竞争力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认同。文化产业能否走向世界,决定了广东文化软实力在海外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热点的西移,对我省经济带来了冲击,也为广东工、农业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带来了机遇。如今的世界经济主要是文化经济、文化的素材已深深地刻划在工农业的生产之中,如:饮食文化、企业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等等。经济的发展依赖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各项技术的创新;世界经济的竞争,也主要是文化竞争。广东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有其优势,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境。
1.公共文化设施滞后和文化服务投入不足
省内除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外,各地、市、县的公共文化设施均相对薄弱,许多原有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民俗馆和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如佗城、南粤王宫等广东“名片”均未有打造好,还是比较残旧、简陋。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专项经费保障,致使一些贫穷地区的文化工程没有达标。同时,对于如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力量直接投资办文化产业或通过捐助冠名、赞助承办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等的鼓励政策和奖励办法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未能达到有计划地发展文化事业而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2.乡、镇经费不足,从业人才缺乏,对文化重视不够
一些政府部门,对保留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没有对从业人员纳入到干部考核体系之中;由于文化事业经费没有被列入财政预算,有些乡镇的文化建设多年都没有投入;又由于优秀文化人才缺乏,经费少、引进困难,从而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少有文艺精品的创作作品。
3.政出多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又或有交叉管理等问题存在,政企、政事难以分离。导致行业管理政出多门,无所适从。此外,市县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同行业竞争的现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当某一产品获得好评,或好销路时,无序竞争便即时开始,一窝蜂地进行建设、进行仿制,着眼点均在“钱”上。
4.对民间文化(文艺、工艺)缺乏保护,对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机制
岭南地处丘陵,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众多,工艺品各异。有客家山歌、咸水歌、粤剧、潮州锣鼓、广绣、潮绣、广彩、佛山公仔、肇庆端砚、乾务飘色、吴川飘色、舞龙、舞狮、斗门水上婚嫁、台山和开平的碉楼、岭南四大名园,等等文化品牌和东莞的玩具制造业;广州、珠海的动漫产业;惠州的电子产品制造业;还有粤菜、潮菜等等各式文化产品。
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人文景观被人为地破坏掉;一些民族文化、民族工艺因为辛劳、难学或没有(少有)经济收益等缺乏承继人;一些产品因为资源涸竭,而断绝货源等等。导致“老字号”纷纷倒闭;品牌耗散;建筑物年久失修而倒塌;老艺人带着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离世……等等。此外,对文化产业投入少而缺乏创新机制;未能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效益好的,大家争着上马;效益差的,谁也不愿去做。物品量大而价贱,谁也得不到好处。创新,意味着失败;没有失败,也就不可能有创新;而创新,又必须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人力和物力,又有谁愿意去投资呢?植物的种类资源单一会导致动物物种的减少。想让物种繁杂昌盛,就必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出口文化产品单一,对外文化交流各项工作尚未健全
文化产品出口,是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方式之一。近年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虽然在不断增多,但主要是演出、展览、学术研究、访问考察、讲学、培训、比赛和一些艺术创作等形式;具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则甚少。玩具和物流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保护政策也制约了广东的产品出口。没有充实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给人以持久的记忆。又如“吃在广东”这一说法,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各界美食所浸没。
广东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外事工作队伍人员多为兼职,缺少懂得文化外事规章、熟悉涉外文化艺术交流业务、懂多种外国语言、懂项目组织策划和国际营销的管理人才,从而制约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和效率及其所带来的效益。此外,也存在对外文化交流资金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等等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省的文化产业和商业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难以进入国外的主流社会。粤剧、潮剧、广府文化等外出商演活动逐年减少,个别较大的地方剧种甚至多年未出国门。
6.指导和协调涉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管理机制未有形成
省内对外文化交流形式众多,方式各异。但缺乏一个引领全省范围内的含指导、协调、协作的联动工作机构,将各自为政的涉外商演项目统一实行监督、协调管理。各地由于信息不通、缺乏全局意识,争夺利益等引致项目撞车、恶性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管理机构的落实,才能引领我省各地文化交流工作健康、正常、有序地开展,打造好广东的文化名片,使之更具竟争力。
办 法:
三、对策与建议
软实力是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它以文化形态,通过传媒等形式去影响他人,达到为自己谋利益的目的。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表现出协调的能力,在参与国际组织,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重大活动中展示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吸引力”和“同化力”。 软实力是通过文化产品,文化市场的份额占领世界,创造利润。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文化产业。在美国, 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占社会总产值的30%以上,每年达到近9000亿美元。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空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近6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的2倍。日本、韩国的电子文化产品和动漫、娱乐业均是其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去年又成功地承办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广东将于2010年承办亚运会。这一切,将有力地推动国内、省内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广东岭南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竟争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推动广东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进行改革、重组布局和优化组合。使之推陈出新,实现经济强省、文化强省。
1.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打造核心竟争力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集团软实力。企业要以人为本,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
(2)规范管理。明确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生产流程规范化、制度化。
(3)信息互通,理念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信息沟通,人与人之间要理念相同,形成合力,向同一目标前进。
企业的竟争是从产品竟争,到服务竟争,最后是文化竟争。企业文化做得好,产品质量高,服务好,市场竟争力就会大大提高。
2.提升公民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亲和力
人是文化的载体。公民素质的高低,表现在其学识、谈吐、形态和道德方面。礼貌待客、关心他人,有良好的品行,有好的价值观,受过教育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员工,容易与人相处,有亲和力。让这样的员工推介产品,容易让人接受,容易占领市场。有这样的演员表演,容易使人认同;获得捧场。
公民素质的提高,民族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也就是提高了文化的软实力。让他们走向世界,走向市场,走向战场则会占领市场份额,所向披靡。
3.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让人欣赏过去的文化,吸引力度不会很强,亦不长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些剧种难以在国外长久立足的原因。创新需要立足于过去,着眼于未来。如欧洲修旧如旧的建筑物;如开平土洋结合的碉楼。既能保留过去的文化,又能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使人有美的视觉或听觉的享受,才能让人耳目一新,才能占领市场。
行将入木的老人,不论如何整容,很快便会老态龙钟。我们需要扶持的是那些具生命力的文化和工艺,将它们注入鲜活的题材(素材),使之焕发出青春活力。
4.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需要培育市场,文化事业需要政府或私人投资。文化事业的投资是办好文化机构、教育和培育文化人才,展示历史文化。文化产业是将一定的文化内涵注入产品之中。制作成商品向市场推介从而获得收益。广东的文化产业其实是很多的,如佛山公仔、广彩、广绣、牙雕、潮绣和茶文化、玩具和动漫制作等。需要的是如何注入岭南文化题材,以及如何打入国际市场。现在旅游市场卖的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全国一样的物品,没有任何地方特色,也没有多少文化价值。如何将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出来,投放旅游市场之中,通过外国游客带回世界各地,将会为推介岭南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私人捐献,集体投资或政府承办等方式,在欧美等地设立一些常驻文化机构,构筑文化传播的市场和基地,将广东文化向世界推介。设立岭南文化名片,利用茶道、武术、体育、民族歌舞、艺术创作等等形式与外国友人切磋、比试,以增强广东文化竞争力;利用软实力去占领市场份额,获取经济利益。
5.文化软实力在海外的发展对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广东历来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进出口的码头和桥梁。岭南文化通过在海外华商的经营理念与模式、爱好等;经过港澳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东南亚,走向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岭南文化(包括琼海文化和桂系文化),是保留中国古代文化习俗,保留古音最多的地方文化。为追溯古人歌舞、服饰、音韵、曲艺等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广东也是我国最大的侨乡。有数百万华侨、华人在海外工作、学习、经营和定居生活。他们为中国,为广东带回了外国文化艺术,带回了金钱和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同时也向国外输出了中国文化包括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
有人说“弱国无文化”。其实是它的文化不被人重视,没有起到文化实力的作用。古代有少数民族占领中国领土,但随后却被中原文化同化了他本来的民族文化。日本国历来以中华文化为己所用,唐、宋时期多次派遣使者来华学习中华文化;明清时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日本文化。可见,文化的融合,是由多种文明文化揉合在一起的。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硬实力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因为软实力才是持久的有延续性的文化力量,它可以同化他人,增强综合国力。有不战而能屈人之兵的作用。
现在的青少年,有不同的需求。由于教育的失误、学习的枯燥,加上当今电子工业的发达,日韩动漫文化,娱乐文化的发展而引致不少青少年成为哈日、哈韩一族。如何扭转这种局势,如何创造出具想象力,具强大吸引力的本土动漫文化产业,是当前广东最值得研究的课题。青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国家主人翁,我们应以发展的中华文化,以我们文化的软实力挽回缺失的教育。
当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国内外形势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地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利用广东的地理环境和海外人才结构,加强台、港、澳的合作与交流,集中高端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功能,利用文化软实力,引领和推动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交融。打造好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各地物质和文化的资源,整体提升广东文化在海外的发展,占领世界市场份额。让中华文化软实力(包括广东文化软实力),深入世界各国人民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