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案第20100197号
案 由:完善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大众愈来愈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农产品消费需求正向优质、营养、安全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农用化学物(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与人口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相适应,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污染严重。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我省人民的身体健康。世界各国以环境保护为标志的绿色贸易壁垒日趋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取代反倾销,成为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的非关税壁垒,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当前影响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
1、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下降。农用和养殖用地土壤中重金属超标严重。广东省环保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广东20%的农田灌溉水源都受到了汞污染,农田、菜地里长大的蔬菜,重金属残留以铅、镉为最多。按照无公害蔬菜重金属的限量标准,东莞、顺德和中山田地里的蔬菜重金属超标率,分别达到了31.2%、31%和22.8%。污染的源头来自于诸如电镀等小企业的排污、养殖业及生活污水、医院的废弃物及汽车尾气排放。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我省有的地区在对农用化肥进行抽检过程中还首次发现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有害重金属元素可能通过农作物的生长链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2、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广东农业投入总额不足,2007年广东的农业支出是84.1亿,只占财政支出2.7%。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基层农技站无法运作,无法对农产品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撑和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一些农产品生产者,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并受到经济利益驱动,往往在生产过程中超量使用化肥、杀虫剂等以提高作物产量,造成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农业投入不足还导致县及县级以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和监管工作难以到位,监管人员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出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断层”的问题。
3、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完善。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的农业、质监、卫生、环保等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检测结果共享和互认机制,导致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标准不同、管理脱节的问题。如由于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的要求和检测标准不同,一些不符合农产品生产地环境要求的污染严重的小工厂,往往能够通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将工厂建在农产品生产或养殖业基地附近,对生产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4、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颁布实施,可是真正了解者不多,尤其是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和农产品经销商对其内容更不清楚。不知法,就很难谈的上懂法和用法。经调查发现,许多农产品生产者对于超标使用化肥、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并不清楚,而且对于生产、贩卖问题农产品的惩罚措施也不甚清楚。
办 法:
要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为此建议:
1、开展农业环境普查,重新规划农用土地种植。建议由农业、地质、环保等职能部门与相关专家联合开展对我省农用土地公害污染状况的普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对我省农用土地进行重新规划,根据土地污染情况全面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通过调整种植品种来避免重金属污染问题。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建议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监管人员技能培训和生活待遇的投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以保证其能够完成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的传播和对新技术进行推广的任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的投入,增加检测部门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县及县级以下农业部门的投入,以保证其先进的装备水平,规范有效地进行执法;同时增加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费用,通过举办定期和非定期培训班,对农产品生产者在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合理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建立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从而满足对生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及加工、流通及消费全过程实施安全检测的需要,并且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协调有序的检测体制和机制。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切实提高安全检测的效能。
4、完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应进一步明确省农业厅作为农产品安全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省科学技术厅、卫生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保护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和业务统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合作。统一农产品安全监测标准,建立全省农产品安全信息网和检测数据库,实现各部门监测结果共享和互认,实现农产品安全从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生产环节、产品检测到销售全过程的一体化监督管理。
5、加强宣传,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宣传栏、组织学习等途径广泛宣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宣传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件。对整治成效好的经验与做法要宣传推广,弘扬先进,激励后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