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二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11

    由:广东“十二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广东“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广东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省县域经济总体规模在全国处于上游偏后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广东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总体看,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小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总质量。据《2010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表明:2009年广东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仍严重偏低。广东省县域共计67个县(市),包括23个县级市、44个县,县域面积达14.58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总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的81.1%;县域人口4901万人,占广东省户籍人口的60.9%。珠三角县域人均GDP22790元,东翼12026元,西翼13497元,北部山区12987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高到低的依次是珠三角2119元,北部山区787元,西翼596元,东翼492元,说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从全国百强县评选来看,2009年广东只有2个县进入,而江苏、山东、浙江均有超过26个县入选。广东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县域经济却落后于江浙等省份,甚至与全国县域经济相比,优势也不明显。数据说明广东县域经济还相当薄弱,这与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与全国许多省区相比相对滞后关系更密切。县域经济薄弱是广东经济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还亟待提升。据了解,由于目前珠三角人多地少,环境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极限,发展县域经济是培育广东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必由之路和迫切需要;县域经济搞不上去,广东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广东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东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包括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由于相关政策法律环境欠完善,行政审批事项依然偏多,审批程序复杂,使投资人望而生畏,从而导致了县域经济资金、技术、人才的进入渠道不畅,导致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由于传统农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大,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比较欠缺,从软环境看,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一些地方政府行政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从硬件设施看,大多数欠发达县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强,对投资人吸引力不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很难募集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表现为县域储蓄只存不贷,县域银行贷款贷富不贷穷,金融向城市倾斜,县域本身大量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资金困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省一些欠发达的县乡,财政困难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反差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不利于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广东“十二五”期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1、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对我省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县而言,由于自身资本积累的能力不足,缺少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保障县级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实际要求出发,“十二五”规划要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支付,认真落实国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除国家给予的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分配到县外,省财政也要加大对县的支持力度,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特色产业开发和小城镇建设三个方面,省上扶持帮助的重点也应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广东“十二五”规划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性资金用于县域的比例。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省委、省政府要在贷款融资、土地审批、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给地方,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切实帮助解决县域面临实际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应依法赋予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其沟通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独特作用。广东“十二五”规划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转变,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组织协调、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摆脱部门利益束缚,进一步缩小审批范围,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和降低收费项目、标准,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做到该管的必须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开,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加大民主公开力度,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推动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广东“十二五”规划要推进省直管县试点,要进一步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市管县的格局是从1982年开始的。这在改革的前段时期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在市管县体制下,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带动作用,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心城市并不具备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级政府的市本位倾向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地级市出现了与县争利的现象,有些市被网友称为“吸血鬼”,拨给县的钱,一到市里就给分掉了,到不了县域,百姓意见很大,很多发展项目就落空了,从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广东实行省直管县是可行的,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需要政府行政审批的事项大幅减少,省级政府对县及政府指导事项集中了。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广东省会城市广州到各县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为省管县提供了便利。随着信息网络促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减少行政层级创造了条件。要看到实行行政的省管县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这就需要广东“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要审慎、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应当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改革的探索。广东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县域更大行政自主权和决策权,对一些强县进行扩权试点,同时启动和推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使县域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对等,省直管部门也要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公开办事程序,规定办结时限,提高办事透明度,要切实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很关键。

3、广东“十二五”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力,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广东“十二五”规划要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协调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体、扶贫等社会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扩大广播、电视、报纸和信息网络的普及率,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解决农村看病难、农民子女上学难、切实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等问题,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才能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只要上级支持、县域主动,共同努力,“十二五”期间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见实效。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