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营养教育工作的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13

    由:关于加强我省营养教育工作的建议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膳食的结构和生活方式正在迅速变化。由于人们营养知识缺乏,不能合理膳食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导致与营养有关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增高。2002年全省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成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1.7%3.8%538/10万、23.3%15.0%/1.7%;高血压比1991年上升了11.7%,较1979年上升了107.3%,上升速度是全国的两倍,糖尿病患病率稍有上升,脑卒中居全国平均水平,血脂异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估计目前全省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超重、肥胖患病人数分别高达703万、122万、30万、848万、96万。而影响慢性病发生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不合理膳食的流行情况也不容乐观。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省普遍存在的问题。蔬菜、水果摄入量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值;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膳食模式正向高蛋白、高脂肪的西方膳食模式转变,每日食盐的消费量偏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将近1倍。

最近十年我省城乡居民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省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0%左右,在全国属中等水平。

 加强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知识,使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使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不少资料显示:广大群众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如妇女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不高,平均达满分的68.4%,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71.3%—96.4%的小学生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所问的营养问题。营养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其收益大、投入少更是显而易见。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的营养观指导人们的生活,强化营养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为了控制营养性疾病的发展趋势,省政府及各级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就营养教育也开展了调查研究、社区工作,但工作力度不大,广度不够,无法满足营养教育工作的需求。目前我省营养教育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对营养教育工作认识上不到位,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层面对营养教育工作相当重视,2010812卫生部组织制定了《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其中第三章十五至三十一条就是关于营养教育的相关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营养教育工作多有批示。但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一些基层政府缺乏科学发展观,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营养教育工作。

2、营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但现有营养教育能力不足。(1) 现有营养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根据2007年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7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9449万人,而专业营养师不足50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仅占2%,而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却占89%,而且这些人员、特别是高学历的营养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及市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偏远和基层地区营养教育服务能力严重不足。(2)大部分医疗机构,还没有设立临床营养科,特别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基础差。因长期以来政府对医疗机构营养专业投入不足,使技术装备得不到加强和更新,营养教育技术滞后。(3)财政支持不够,大部分医疗机构机构临床营养科及私立的营养服务机构疲于生存。亏本的营养评价、调查、科研和营养教育工作往往被忽视。

3、对《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和营养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几年的酝酿到试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从部分政府官员,到医疗机构以至人民群众对《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知识仍然了解甚少、对平衡合理膳食意识淡薄。这与宣传力度不够、形式单调有关。而营养教育宣传经费的匮乏也制约了宣传工作的开展。

4、营养教育制度及社会支持体系有待完善。营养教育网络不健全,营养教育人才匮乏,缺乏完善的营养教育信息系统,且缺乏共享平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不完善,仍然以临床医疗为主,没有采取规范的营养教育措施,营养性疾病防治营养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法:

1、提高认识,消除误解,加强领导。营养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是一项牵涉到许多部门的社会系统工程,省政府及各级政府必须将营养教育工作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真正负起领导责任,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强营养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将营养教育纳入政府议事日程,从政府层面做起,消除对营养教育工作的误解,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营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营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受益。

2、建立相应的营养教育组织和专业队伍,加强网络建设及人才配备、培训,使营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使营养教育有相对应的营养科研工作做保证,达到专业化水准。建议在全省每个地级市成立营养教育科或营养教育组,每个科有2-3人负责营养教育工作,投入经费加强对公共营养师和营养保健师进行各种营养教育规范的培训。同时应保持营养专业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范扩展营养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必须大力发展基层基本卫生服务,卫生资源和经费应该向基层进行倾斜,建立完善卫生服务网底,同时制定各种营养性疾病、营养教育服务的规范和考核手册,规范基层的服务行为。在《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一年期间,每个地级市至少建立一个营养教育试点,逐步推广社区营养教育相关的工作规范,如营养教育工作中的大众传播和人际指导技巧规范,为全面开展营养性疾病防治、营养教育工作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

4、加强对营养教育工作重要性、《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和营养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联合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工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宣教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营养教育内容、形式、途径,因地制宜地进行营养教育。营养教育的途径直接影响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和效果,因此选择教育途径时,应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营养教育应是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的综合教育。并加强对重点人群加强营养教育:儿童青少年、妇女、农村人群、医护人员及疾病人群。

5、建立完善的营养教育信息系统,加强全省营养教育信息化建设。鉴于目前没有一个机构负责全省营养教育信息化建设及统计工作的事实,建议政府应明确授权一个部门统筹全省营养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负责全省营养教育信息统计工作,为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6、参照发达国家营养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德国,加强和重视学校营养教育。加强我省较为薄弱的基于课程的学校营养教育,积极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教学研究,既是提高学生乃至全体公民健康素质和健康寿命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需求。我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后,伴随着中小学课程形态的健康教育课程被“化整为零”,以整合课程的形态渗透与整合到生物、化学、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术等课程中,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被新的《课程标准》所替代,营养学主题也在一定程度地得以渗透与整合。

7、建立营养相关疾病监测系统,对营养教育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建议由各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居民肥胖趋势监测,肥胖和超重人数增加和减少的统计结果为营养教育的重点和效果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