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10026号
案 由:关于在高校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建议
提 出 人:柏志全(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担负着祖国繁荣复兴的重大责任,而最近一系列的有关在校大学生违纪犯法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却令人堪忧。大学生恶意欠缴学费现象严重,有钱不还贷情况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清华学生动物园硫酸烧狗熊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刺死同学案,丽江女大学生杀人碎尸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交通肇事后杀人案,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违法案件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调查显示这种冲突主要表现为:
1、价值取向多元化,自我意识较强
2、道德观念弱化,忽视远大理想
3、追求奢侈享乐, 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4、诚信意识淡薄,法纪知识匮乏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直接妨碍他们自身的成长,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进一步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加强大学生荣辱观的教育不能走过场,必须持之以恒。
【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社会的反映。对于部分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给予高度重视。
1、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荣辱观缺失的主要原因,价值多元化,也造成对社会共同理想的动摇。
2、道德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学校课本中关于“荣辱观”教育内容较少;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偏少。
3、家庭教育欠缺。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往往更多体现在健康状况、学习成绩、课外辅导,很少注意子女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
4、自律能力不足。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年轻学生不仅在智力方面发展迅速,而且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现象突出,较多地关注个人利益。
办 法:
【对策建议】
我国古代就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更有必要造就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
1、加强道德教育,完善教育机制
首先,要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管理部门统一指导、计划协调,院系为主体实施,学生工作秘书、班主任共同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模式。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同时要把荣辱观教育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与各个学科教学紧密结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手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学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教师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良好校风的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以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 大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能在重大事件面前明辨是非,增强抵御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首先,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其次,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自己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最后,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思想教育基地、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增强诚信意识提高遵守社会道德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