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28

    由: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提 出 人:柏志全(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问题提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需要引导和栽培。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对于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原因分析】

纵观近年青少年教育的工作,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尚有一些不足:

1、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文化素养是构成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素之一。当前,青少年教育虽然强调了素质教育,但更多还是倾向于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提高上,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积淀与青少年的发展与成长不相适应,传统文化的教育仍不丰富、不深入,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2、没有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仍然是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责。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难以引导其子女去学习传统文化,甚至认为语文、历史这些科目没有太大的用处,只有外语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忽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这些现代传播媒体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远远比不上对流行歌曲、明星的宣传,互联网(手机)和部分文娱场所经常传播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

3、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外力的排斥和冲击。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青少年接受各种信息的量也越来越多。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带来了不良的思想。许多青少年盲目地追求西方文化,摒弃中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使传统文化教育严重受阻。

    法:

【对策建议】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为多数人接受的道理和习尚,无疑是培养和造就下一代精英的重要精神食粮。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加强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1、借助大众传媒,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各种大众传媒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声势,并使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有营造一个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才能使青少年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

2、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共通点,比如重阳敬老、中秋团聚、清明祭祖,这些情感不能轻易被抛弃,更不能随便被异化。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体现民族文化和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3、精心设计载体,全面启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程。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书征文、主题演讲、书画展示、文艺展演及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校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了解历史风貌、民间风俗,参观历史文化遗址。

4、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的建设。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德育教育基地和健康的校外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