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38

    由: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大力注重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被深刻认识,目前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这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的格局。从历次大的经济周期看,一般都以基本资源和能源改变、若干标志性新兴产业兴起为核心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新的重大突破,还会催生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车、印度等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就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另一场国家间的竞赛实际上已经悄然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下我国继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大思路,是适应经济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高强度的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还不成熟,技术路线多样,形成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需要经过市场的长期筛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对研究能力和投入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其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财税、投融资政策支持。

2、我省许多关键性核心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我省现在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虽然某些领域不断有所突破,但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整个技术体系能力都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落后就直接造成了价格无法下降、竞争力弱,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国内外市场的发展。

3、发展战略存在“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的误区。由于我国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及宽松的环保标准,一些新兴产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而是沿袭了传统产业的老路子,即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而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资金很少,在产业链上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而非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环节,如此发展下去必然带来两个恶果:一是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二是环境污染加剧,陷入发展——过剩——治理的怪圈。

4、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规模小,往往成本较高,消费市场的认同度低。因此,潜在的市场需求要转化为现实的需求,需要克服消费观念、技术瓶颈、生产成本、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障碍,将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5、政府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力度不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障碍,需政府推动应用示范、制定标准和建设关联基础设施等,积极引导消费。高科技成果的产品化是个世界难题,产业化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政府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手段单一、力度不够,试点示范推进缓慢,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在一些领域还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

6、体制机制障碍尚待破除。既有的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表明,以创新为主要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势必会对国家的科技体制变革、教育体制变革、财税体制变革、市场体制变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性变革提出更多要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

    法:

1、确实做好全省战略部署。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的情况下,重视顶层设计,一是抓紧出台全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产业发展。二是组织有关机构进行软科学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原则、产业布局、关键技术、制度设计、综合评价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在发展当中要做好规划,要提出一个发展目标和有关的战略措施,要配套可以落实、可以操作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激励政策、价格政策等等。唯有政策的扶持,市场才得以确立。

2、集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由于产业发展的高风险性和需要中长期实现的创新导向,资金投入往往成为新兴产业最初发展的重要瓶颈。将打破这种“瓶颈”放到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持久、有效的投入机制,一是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重视发挥政府投入对社会的示范效应,二是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三是、确保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撬动社会资本市场。同时,探索企业债券、私募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起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融资体系。

3、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立足国内外资源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发挥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设置强制性门槛,二是实施高端跨越。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紧紧抓住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机遇,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重视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

4、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还处在发展初期,很多技术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我们不能依靠现在的成熟技术作为规划未来、发展产业的基础,而是要通过大量技术创新来发展。事实证明,最近几年许多民营企业在知识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贡献,使创新要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意义重大。

5、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尊守产业发展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民间的力量,重视市场的力量,重视企业的力量。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创造环境条件,制订优惠政策,不在于具体的抓个别项目或者更多直接投资,应该通过社会的资本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培育大量的创新主体。避免过多的政府直接干预,这个问题要特别重视。现在很多政府都在制定市场准入政策,达到怎样的规模能上,没达到怎样的规模不能上,这样会扼杀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而政府制订的规划标准、技术平台、技术门槛,加强质量检测,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引导,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竞争优胜劣汰。

6、完善法规健康发展。加强立法,加大对知识产权、安全隐私的保护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监管机构的人、财、物投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

7、精心打造产业链条,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先导,决定了其组织培育方式不同于传统产业。以配套集群的模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能力。我们立足技术和市场需求,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努力突破关键环节。一是以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为基点,推动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二是瞄准技术集成的重大整机产品,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8、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育。

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与之相匹配的有教养的公民,让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实施支持企业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政策,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技术及管理人员在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和管理指导,引导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企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