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粤澳合作的几点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44

    由:关于深化粤澳合作的几点建议

提 出 人:李莱德、吕强光、黄宇光(3)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国务院批复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首次明确了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要求珠三角继续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科学发展。提出珠三角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纲要》又提出,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同时明确打造先进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培育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纲要》发布两年来,粤港澳共同向既定目标迈进,横琴开发启动,港珠澳大桥上马,广珠城际快速轨道建成通车,连通粤澳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珠三角正在加速构建一小时生活圈。《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有望于近期签署,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正在紧张施工,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将落户横琴,双方致力改善交通对接、口岸通关、经济合作等方面,以实现《纲要》确立的目标。

在粤澳合作过程中,双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正陆续跟进,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深化合作的必要,为促进粤澳合作更加有效率、早日落实《纲要》确立的奋斗目标,就以下几方面,我们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加速粤澳交通对接

粤澳交通对接的前提,是珠澳实现交通无缝接轨。与珠海近在咫尺的澳门,多年来由于陆路交通不能很好地与珠三角实现快速接轨,影响到居民出行、旅客来访,影响到粤澳实现深度融合。

以京珠高速公路(G4高速)为例,作为一条连接首都北京至南方各大重要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虽然现在已经更名为京港澳高速公路,但既未能连接香港,更未能连接澳门。京珠高速从北京直达广州之后,需要转华南快速干线或经环城高速转南沙港快线,在中山必须下高速行走一段国道,然后再上高速,到达珠海后,终点站设在郊区下栅站,距珠海中心城区仍然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距澳门约一个小时车程;或可转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在坦洲下高速,经珠海上冲再前往澳门,仍然需要大约五十分钟。据悉未来将延伸京珠高速至珠海横琴,兴建珠海金鼎至横琴高速,但时至今日依然未有开工消息,期望有关部门加速促使工程上马,早日打通粤澳快速通道。

再以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为例,由于珠海拱北站迟迟未能建成通车,现在广珠城轨只能通往珠海金鼎,既不能快速连接珠海市区,也不能快速连接澳门,严重地影响珠三角构建一小时生活圈。据悉拱北站需要至2012年底才能建成通车,无疑极大地阻碍了珠澳两地的发展,期望有关部门督促珠海道路建设管理部门,加速拱北站兴建进度,保障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早日得到实现。

二、深化横琴开发,明确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横琴开发启动以来,粤澳双方均积极参与,但以现在的开发规模和介入产业及资本而言,仍然未能很好地让横琴承担粤澳合作的重任。就澳门方面而言,现在加入横琴开发的只有澳门大学新校区、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项目,给外界的感觉似乎横琴开发只是由珠海一家在唱独角戏。

由于澳门特区自赌业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增长,政府储备及民间闲散资金极为庞大,资本寻租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正是澳门所具备的优势之一。现在横琴的开发重点似乎偏向以旅游业为主,建设世界级海洋乐园、兴建五星钻石酒店,须知《纲要》定位澳门的发展目标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假如横琴未来也计划建成世界旅游中心,澳门如何能实现错位发展?粤澳双方专家有必要研究如何合理实现产业错位发展,明确横琴开发重点,更好地利用澳门的资金实力,打造横琴成为未来的高科技产业中心,带动整个粤西地区的发展。

三、消除地方保护壁垒,落实24小时通关。

虽然粤澳双方反复强调地区融合发展,双方官员互访频繁,新的合作文本和

建议不断出台,但欲实质性消除地方保护壁垒,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粤澳双方继续努力。

以珠澳欲实现24小时通关为例,珠澳两地现在的通关模式,明显已不能适应珠三角打造一小时生活圈的新形势。假如没有24小时通关作支撑,现在粤港澳三地投入大笔资金的城际快速通道、轻轨、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等交通设施,岂非形同虚设?珠澳两地市民对实现24小时通关引颈期盼,却苦等多年未有喜讯,日前有消息指,未来有望在横琴实现24小时通关,而作为珠澳双方人流量最大的国家第二大口岸--拱北口岸,依然没有改善通关的迹象。

与深港早已实现24小时通关相比较,珠澳双方未来有可能在横琴迈出24小时通关的第一步,但与两地市民的期望依然相距甚远,依然不能实现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珠澳作为依存度极高的相邻城市,自澳门回归以来,不断有各界人士提出在关闸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的建议,但多年来却如同石沉大海,不能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是其中一个原因,两地担忧24小时通关会损害各自利益,故而实施圈地政策,令两地市民有限度地往来。

另外由于审批权限属国家海关总署等部门,过去已经有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落实24小时通关,但迟迟未能实现,不排除仍然有陈腐的观念,认为24小时通关等于助长赌风,却无视国民远赴海外甚至公海赌船上搏杀,因噎废食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由横琴口岸计划实施24小时通关可以看出,时至今日,地方保护主义及有权限官员的态度依然未有改变。

珠澳实现24小时通关,将为粤澳合作提供硬件支撑,促进粤澳合作共赢。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势在必行,建议粤澳双方本着珠三角共同发展的大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早日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促成拱北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四、充分利用澳门平台作用

基于历史原因,澳门在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平台和桥梁作用,去年中葡论坛在澳门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充分肯定澳门在中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期望澳门未来能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打造平台的目的,是为了中葡双方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配合国家产业转型,而其中的重点是配合珠三角产业转型。因此在粤澳合作中,突出澳门的平台作用,对粤澳双方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设于澳门,促成中葡贸易不断上升,其中珠三角的企业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国家关心、粤澳双方重视之下,未来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的贸易及经济合作将有更大的进展。

建议广东省应更好地把握机遇,配合产业转型,结合横琴开发的契机,通过澳门,在葡语系国家打开更广阔的产品销路,实现“十二五” 规划的战略目标。同时建议在珠海已成立大横琴投资公司的基础上,粤澳双方应加速筹建合资公司,用于对内及对外投资,可参照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发展模式,借助澳门的资金优势和粤方的人才实力,为两地寻求更大的综合投资效益,促进两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配合《纲要》实施,粤澳双方在过去的合作过程中,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有必要深化合作。应加速实现粤澳快速交通对接,深化横琴开发,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定位,实现双方错位发展。同时双方着力消除地方保护壁垒,早日实现珠澳24小时通关。并充分利用澳门平台作用,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合作,为更好地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