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品牌战略 增强广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077

    由:关于推进品牌战略  增强广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广东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和制造业中心,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广东传统型的数量扩张方式已经陷入瓶颈,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内地省市的进一步开放和中西部各种开发战略的出台,广东省原有的竞争优势日益缩减,只有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重塑竞争优势,提高对外经贸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保证广东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一、   广东外贸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吸引外资、利用民间资本,依赖巨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投入,实现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类简单加工业在珠三角区域的集中复制与迅速增量,从而以国际市场上一个“大打工仔”的身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也因此日益感知长此以往必定后继乏力。

(一)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缺乏自主品牌与创新能力。

加工贸易在广东省举足轻重,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广东省批准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约4万家,2010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1932.2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7%,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三分之一(33.6%)。然而,大部分加工企业仍从事传统的OEM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二)简单数量型的扩张方式带来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

 加工业撑起的广东经济,立足于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与廉价劳动力,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依赖性。资源有限而且日趋紧张,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荒”、“煤荒”、“油荒”甚至是“用地荒”,都对此提出了足够的警示。环境问题也成为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2009年以来广东各地还普遍出现了“用工荒”。

(三)抵御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

广东外贸目前仍以价格竞争的数量扩张为主要的增长方式,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影响较大。而且由于加工贸易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大都是在外的,因此广东外贸出口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影响广东外贸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二是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三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需增长乏力。四是国际能源价格和原材料和上涨。五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六是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作用下,2008年第四季度广东外贸发展急速回落,据统计,200812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20.2亿美元,下降13.6%,全国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6.8%,全国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2.9%,全国进口下降21.3%。目前,广东外贸发展增速仍低于全国水平。

(五)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优势相对下降。

广东省是全国工业生产大省、经贸大省,但是传统型的数量扩张方式已经陷入瓶颈,特别是内地省市的进一步开放和中西部各种开发战略的出台,广东省原有的竞争优势日益缩减,这一点也导致了广东外贸增长速度的减缓。201016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45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3.9%,小于全国增长43.1%的幅度。2010年上半年,虽然广东外贸形势逐渐平稳向好,与金融危机发生前同期相比增势渐趋明显,但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幅仍分别比全国小9.2个、7.7个和9.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仍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等主要外贸省市。

以上问题都说明,虽然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目前仍然位居全国第一,但是以加工贸易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广东外贸发展缺乏后劲,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品牌战略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也是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利器,更是避免和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和摩擦,提高产品国际形象的保障。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广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广东外贸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是必然趋势。

二、   广东品牌现状及问题

如前所述,广东是目前中国第一工业制造大省,也是外经贸第一大省,在长期的工业与经贸发展的过程中,也成功地培育出一些本土名牌。据统计,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08年,已培育出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占全国的40%,拥有299个中国名牌产品,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制造业经历了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涌现一批在国内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著名品牌,分别在各自领域处于市场前列。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冰箱业的科龙;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小家用电器业的美的等。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家电产品在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数量最多、行业地位也最为稳定。与此同时,在依托大品牌家电企业发展的珠三角,聚集着众多中小型家电制造厂、配套厂和服务商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电产业群。佛山市顺德区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与顺德仅有一桥之隔的中山市南头镇,则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家电产业体系。广东目前形成的家电产业群,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殊荣的地区有:中国家电之都——佛山市顺德区、中国电饭煲生产基地——湛江市、中国电饭煲之乡——廉江市、中国小家电专业镇——中山市东凤镇、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中山市黄圃镇等。这些都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同国外发达地区相比,广东品牌战略仍存在起步阶段,仍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绝大部分加工贸易仍没有自己的品牌。如前所述,目前广东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仍处在OEM贴牌生产的初级阶段,品牌、营销渠道都掌握在外商手里,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部分企业虽然在国内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只是以内销为主,并没有针对自身品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在外销时仍然使用外来品牌。二是广东名牌分布的产业范围不均衡。从目前情况看,已经认定的广东名牌主要集中在通讯、家电等行业,而同为广东大宗出口行业的陶瓷、纺织服装、家具、鞋类等,并没有真正培育起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三是名牌重评定轻培育。整个品牌战略推进工作主要表现为名牌的评价与排序上,重评定轻培育。品牌战略的实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至少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品牌培育过程,而产品品牌的评价只是对培育结果的一种事后检验。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却把许多精力和资源过多地投放到名牌的评价和排序上,企业为评选上某个部门或机构推出的“名牌产品”而全力攻关,媒体及社会舆论也对此加以推波助澜。因此,在整个品牌战略推进工作中,对品牌的长期培育和可持续发展重视明显不够。四是培育品牌土壤贫瘠。品牌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环境对品牌的培育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广东尚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首先,广东目前的出口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尚未凸显,而大部分企业缺乏品牌意思,缺乏长远观念,甚至认为培育品牌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其次,广东仍然存在大量假冒、仿冒品牌的现象,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缺失也影响到品牌的培育。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广东近年来在品牌问题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来讲,广东的品牌战略仍然存于起步阶段,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增强广东产品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特殊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有着深刻的必要性。

三、   进一步推进广东“品牌战略”的建议

(一)加快制定广东品牌战略规划、相关法规、标准,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引进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力度,提高行业质量准入门槛,重点加强对质量问题突出的行业和地区的质量监控,杜绝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加大品牌战略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创品牌动力。发动媒体宣传品牌战略的意义和大力推介广东名牌和驰(著)名商标,增强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广泛动员企业参与创广东名牌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爱名牌、创名牌的氛围。

(三)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辅导与培育。根据广东省产业政策,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编制动态的《广东省培育名牌产品指导目录》。对被列入培育目录的企业,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强名牌的创建工作,开展对企业的业务辅导,协助企业制定名牌创建方案,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品牌地位。对已达到名牌条件的,要及时向国家或省主管部门推荐和帮助企业办理申报手续。

(四)积极推动企业加快产品研发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制定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各级政府掌握的科技开发专项资金等资源的分配,要向广东名牌和著(驰)名商标倾斜。

(五)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推进产业整合,带动全行业改造升级。引导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利用品牌资源、知识资源与国内外市场的渠道资源优势,通过寻求OEM、收购生产线或投资控股企业等方式实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调整,同时将获利能力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即向上延伸至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环节,向下延伸至产品的国内外市场营销能力。政府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支持产业整合。

(六)大力支持名牌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出口,优先安排名牌企业参加国内重要展会和国际专业展会展位;加强对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在检验检疫、产品通关等方面给予名牌企业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鼓励企业境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

(七)鼓励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国外知识产权,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研究和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八)搭建品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地推动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中介组织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为创建区域品牌创造条件。

(九)建立国际销售网络。面对目前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必须积极拓展自身的国际营销活动,构筑一个高效、灵活、开放的国际营销网络,对于推动“品牌境外行”必将功不可没。第一,尽快完善发展境外营销网络的相关政策。最为迫切的是加强国内各个部门的协调,尽快建立内外贸真正合一的政策体系,促进生产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国外代理商、进入中国的国外零售商等多种渠道进入国外市场。第二,应该通过政策、协调、组织等方法,在若干行业组建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扶持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发展营销网络,为他们提供信息、培训服务以及相应的业务支持和咨询服务。第三,贸促会建立国际化的信息服务平台,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使企业在进行境外营销网络决策时,可以找到相应的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的营销网络状况,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广东企业应该对自身所面临的国际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科学把握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作为微观主体,广东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内功锻造,培育产品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重视和实践产品“走出去”战略;积极运用国际销售服务平台,把脉“走出去”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境外商会、贸易促进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实现畅通国际销售通道;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外贸人才,增强企业软实力,加大“走出去”人才培养力度;企业要进行自主联合,推进网上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国际营销渠道等。

(十)推动区域经济资源整合,形成国际产业竞争合力。广东外贸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地区以不到广东省15%的面积占据着广东省外贸的95%的比重。必须进行科学的区域分工合作,优化整合区域外贸资源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是提升广东外贸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顺应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生产,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各地企业在珠三角共同市场中进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保证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形成区域竞争和协调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充分利用各自现有的各类特殊经济区域,形成区域品牌优势,向中央争取条件建立利益共享的类似自由贸易区;同时,加大项目合作力度,建设统一的、具体门类的专业市场体系,运用国际统一标准规范市场行为,重构统一的商业信誉体系,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要发挥珠三角的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推动产业和要素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形成全省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格局。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