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支持我省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

2016-12-16 23:41:40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184

    由:关于大力支持我省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郑钟南(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制造业作为我省传统产业,其企业主体多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一部分成长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对全面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产业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优强企业少,整体竞争实力薄弱。建议省委、省政府能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

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弱。如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包装机械、民用钢质船舶、发电设备、交流电动机等重点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均低于5%,在高端切削机床、数控机床等方面不但落后于国外,也落后于辽宁等国内装备强省。在一些重大成套装备领域,如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大型清洁高效发电机组、大型环保成套设备、大断面岩石掘进机、高精密度高速数控机床等领域较为欠缺,与国内外差距较大。

(二)自主创新动力、能力不足。我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偏低,产品的附加值还不高。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40%左右,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率近年大致在25%左右,而我省20062007年分别为23.5%25.5%,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我省研发投入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强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新产品开发速度还不够快,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潜在发展能力较弱。目前全省90%的小型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建有开发机构的比例、开发项目数、技术开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比例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开发投入不足,产品以模仿为主,由于核心技术大部分依靠国外,导致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近年来我省仍有过半数行业的新产品产值率不足6%

(三)行业集中度偏低,装备配套能力不够。部分行业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有些产品同质化问题较突出,除了电子通讯、集装箱、汽车等装备制造,缺乏真正能够起到支撑和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大企业,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大型整机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的关联度较低,原材料供应、协配套件等产业发展滞后,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有待形成。

(四)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足,部分行业产业链不完整。目前,被认定为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只有20家,规模相对较小,与我省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地位不相符。部分行业产业链不完整,主要表现在大型整机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群体关联度低,原材料供应、外协配套件等产业发展不足,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

 

    法:

鉴于此,本人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强化中小型民营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创新型企业等创新载体,强化创新能力的建设。目前,一些地市,如汕头市,已经开始借鉴省级技术中心的评定办法,评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这对于进一步引导当地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具有政策导向意义,建议省经信委对各地市在培育技术创新载体方面的大胆尝试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好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扶持其做优做强。建议对省百强民营企业、省重点企业、省装备制造业50家重点企业、省装备制造100家重点培育企业等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这类企业快速成长,做强做优,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议做好广东省装备制造业50家重点企业和100家骨干企业跟踪考评制度,做好重点企业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及时反馈我省装备工业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三)对东西两翼、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有政策倾斜,以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幸福广东”,幸福的广东,离不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目前,省100强重点装备制造业培育企业中,粤东地区有4家,在省50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中,粤东地区有3家。珠三角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积淀,在创新人才的储备、创新项目的培育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对于东西两翼、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若没有政策倾斜,则差距会越来越大。目前,一些来自东西两翼、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已经不愿意回家乡就业,往珠三角地区蜂涌,这对求贤若渴的家乡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兼顾到这些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置跟珠三角地区不一样的享受待遇准入门槛,加快这些区域企业的转型升级。如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中,对企业具备一定学历和职称的科技人员的数量要求,就有地区差异指标,分别对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作出了不同的界定,类似的评比标准值得推广。对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更应该重点扶持。只有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扶持,才能使更多有需要的企业得到实惠,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