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助力建设“幸福广东”的建议

2016-12-16 23:41:3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10215

    由: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助力建设“幸福广东”的建议

提 出 人:广东省工商联(1)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容:

背景: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我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作为“十二五”时期广东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十届八次全会和我省“十二五规划”还提出实施和谐共享的发展战略。从本质上看,“幸福广东”、和谐共享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一脉相承,它反映发展的目的,指导发展的方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幸福广东”建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之一,在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民营经济是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9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707.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2.8%。到20106月底,广东省民营企业户数达到87.88万个,民间投资(民营投资和集体投资)完成固定投资3417.27亿元;民营经济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从2002年起,我省个体户、私营企业平均年新增就业岗位166万人,占同期全省新增就业人员的80%2010年上半年,全省民营单位从业人员2228.02万人;民营经济是广东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实现税收378.61亿元,同比增长31.3%;民营经济是广东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人士努力履行社会责任,在公益慈善、扶危帮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2010630日广东首个“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民营经济人士捐赠超过17亿元。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一环。

存在的问题:

我省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省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整体素质不够高,政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等还不够完善。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42%左右徘徊,与国内先进省份差距日渐拉大。2009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75%,比江苏低5个百分点,比浙江低15个百分点。发展势头也明显慢于江苏,2005-200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省仅上升3个百分点,而江苏则显著上升9个多百分点。2009年,我省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城市建设、能源产业等领域投资比重不足三成,分别为25.4%28.5%21.0%27.3%。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急需扩大。

几点建议:

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惠民生。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要通过大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就业民生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大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实力度。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总体上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但在操作层面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障碍。要将中央和我省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以及各级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贯彻、传送到企业。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认真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截留梗阻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切实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各类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对民营经济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二是要完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和配合国家有关立法工作,凡是能够通过地方立法解决的问题,要积极探索,用地方立法的办法加以解决。全面清理和修改歧视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营造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制定涉及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要听取有关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充分反映企业的合理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

三是要优化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在拉动工业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我省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打破行政与市场垄断,放宽民间投资准入,大力帮助民营企业解除投资束缚。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规范设置民营经济在金融、通信、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门槛。市场准入标准要公开透明,对各类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四是要大力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形成公平、高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建立专注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扩大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试点。探索进行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推动建立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五是要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把支持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实施创新型产品政府采购纳入部门考核体系。政府财政建设项目、国有企业应尽量采用国内创新型产品与创新技术。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测评与推荐制度,推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经理人管理制过渡,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培训机制,研究加强民营企业后备人才培训工作,真正将民营企业的人才工作纳入到各地人才发展战略中。对民营企业在技术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等人才管理配套政策方面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促进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自由流动。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