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提案第20120008号
案 由:关于大力发展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建议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如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打牢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着五大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辐射面不够,入园率低
广大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举办学前教育,投资人也因为回报率很低甚至入不敷出而不愿意兴办学前教育,加之农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偏差,不愿也不便将孩子送到更远的地方接受学前教育,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的入园率太低。
二、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
过去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审批门槛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幼儿园租房办园,办园条件严重不达标。
农村幼儿园由于普遍租用场地办学,园舍、房屋的结构布局、活动场地等大多不合格。教室占地面积不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室内采光差;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个别农村幼儿园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农村现有幼儿园普遍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条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训练造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办学条件的劣势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
虽然农村幼儿家长已逐步重视学前教育,但由于幼儿教育观念的误差,认为幼儿园是小学教育的预备班,应该上识字、算术、汉语拼音等小学教材的内容,因此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小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师、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桌面玩具、图书和体育器械严重匮乏,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甚至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加重了幼儿的负担,造成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才能被扼杀在摇篮里,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四、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低下,师资配备不齐
农村幼儿园中的绝大多数人在职培训机会少,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他们往往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缺乏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意识,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通常认为“好孩子”就是“老实听话”、“遵守纪律”、“不调皮捣乱”的孩子。同时,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也相对不足,经常使用“惩罚”、“批评”等否定方式来对待幼儿,忽视正面教育。
五、农村幼儿园收费低廉,教师队伍不稳
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大多为职业中学幼师毕业的待业者、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举办者多以盈利为办园目的,养家糊口解决生计是其基本指导思想,法制意识淡薄,“家族化”倾向严重,管理随意性大,另一方面,办学起点低,必备资金极为有限,后续发展资金严重溃乏。同时,大多数幼儿园没有自己的校舍,多是租用民用房,这既不利于幼儿园的稳定,也给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带来困难。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或办园风险,大多数幼儿园将无力承担。第三,农村幼儿园主要靠低收费吸引学生,幼儿园相互杀价,直接导致办学者降低办学成本,教师待遇差,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很难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也难以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办 法:
要正视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农民收入普遍不高的现实,以便民、惠民为基本原则,想方设法使农村幼儿园真正体现公益性,要让农村幼儿园成为城乡幼儿教育均衡的一个透明的量杯,以“能否有园上”作为评判标准精准地呈现出来。
一、更新幼儿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要积极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宣传发展幼儿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幼儿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政府行为,增加财政投入;加大统筹力度,完善管理体制
1、建立幼儿教育政府督导体制,将发展幼儿教育的要求纳入政府的督办内容,像考核义务教育阶段工作一样,将幼儿教育发展要求纳入各乡镇政府和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考核。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办好公办园的基础上,对民办幼儿园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督促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政府应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在每个乡镇规划办好一所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发挥中心幼儿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4、结合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推动农村幼儿园发展。在实施教育灾后重建规划,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结构布局调整的工作中,建议将布局调整后的空余校舍用于举办幼儿园,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集体办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推动农村幼儿园发展。
三、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安全稳定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是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安全稳定,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建议各有关职能部门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建筑、卫生、消防等安全标准的幼儿固不予审批,对公、民办幼儿园加强管理、指导、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无证办学坚决取缔,对不服从管理、恶意竞争的坚决打击。建议各新闻媒体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曝光违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家长选择规范的幼儿园就读,让市场淘汰不规范的低劣幼儿园。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尽一步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
五、加强管理与考核,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督导与考核,督促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统筹规划,加大幼儿园上档升级工作的力度,提高幼儿园定级率,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园的品位和档次,以高水平的幼儿教育适应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教育工作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实现幼儿教育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符合农村幼儿教育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