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土壤环境保护,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2016-12-16 02:21:19 来源:广东政协网

48、提案第20120002号

案    由:关于加强我省土壤环境保护,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建议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广东是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在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38个防控区中,广东有12个,约占到全国的1/12,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是全国较早开展“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省区之一。近期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会议提出,到“十二五”末,广东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力争实现“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减少7%以上,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的阶段目标。

一、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危害情况

(一)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惊人

在广东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有3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经济越发达,土壤污染越严重,其中广东清洁土壤只有11%,轻度污染占总耕地数量的77%,重度污染土壤占总量的12%左右。综合省国土厅、省环保厅和省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调查等资料,广东许多地区的耕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面积逐年增大,农药残留与难降解的有机污染正在加剧。采矿区、重污染企业、畜禽养殖场、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电子废物拆解场地周边土壤存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011年10月12日广州媒体报道:“在一些蔬菜和水果里面,农药残留高达13%,重金属超标达24%,硝酸盐过量12%……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省环保厅在200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广东20%的农田灌溉水源都受到汞的污染。部分污染严重的地区已显现饮用水污染,对当地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如北江镉污染事件,30余年的污水灌溉造成新江、翁城2个镇10个村的土壤污染,受害人口13000多人,稻田10000余亩,鱼塘1000余亩。造成粮食减产,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引起皮肤病、肾结石、肝癌等病高发。据有关部门对粤北某矿区下游横石河流域50多公里的水体、土壤/沉积物、作物(水稻和蔬菜)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水体、土壤、水稻、蔬菜的主要重金属(Cd、Pb、Cu、Zn、As等)总超标率分别达85.71%、74.19%、82.61%和61.11%。从2005年至2009年4年时间,位于该矿区附近的某村3461人口已超过250人罹患癌症去世。

二、我省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执法不严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已有一些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质量环境标准》等,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均有所涉及。然而,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并且明显滞后。而且,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把环境保护的执法人为弱化,只要经济发展,污染变成了某些领导干部可以接受的一件事情。

(二)土壤修复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在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50%,而我省土壤修复产业刚刚起步,尽管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对土壤污染修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示范,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能大面积应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尤其是党政部门还没有把污染土地修复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三)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

目前,全省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形成。

办    法: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相对稳定、被动承受、难逆转等特点,且治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李克强副总理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为进一步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防治重金属污染,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新土壤环境保护的管理模式,尽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战略

选择典型地区按照不同的土壤污染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开展重点加密调查,进一步查明我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了解典型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土壤环境安全性等级划分,明确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为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网,定期在全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快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土壤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体系。建立高危行业从业风险保证金制度或高危行业环保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从事高危行业的业主从登记注册开始,就要为企业存续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企业终止后报废设备、厂房、场地的最终处置预买单。

三、推进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

当前,产业转型、城市退二进三等改变土地用途频繁,可以此类工矿污染场地为重点,启动全省污染场地调查,摸清我省主要污染场地类型,建立污染场地档案。探索基于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模式和适用修复技术,制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最佳可行技术目录。综合可选择的未来土地用途和与人口中心的距离确定修复目标。制定污染场地优先治理修复目录,将最具风险和亟待开发的污染场地作为优先修复污染场地,对于低暴露、低风险的污染场地采用制度控制等手段进行管理,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染场地管理模式。

四、严格保护耕地土壤环境,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重点做好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估和有效保护。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粮食安全既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保证。应当在摸底、普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农业生产功能区划,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基地的种植适宜性为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和调整。严控农作物产地周边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对土壤的污染,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和农膜施用量,完善农业主产区土壤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切实保护耕地土壤环境。

五、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土壤污染的治理是困难的,但是,预防和不再增加污染是完全可行的,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健康,我们强烈建议,把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