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提案第20120082号
案 由:推动广东海洋文化大发展,为打造改革开放强省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海洋文化是广东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广东文化的基石
广东从古至今,就有“岭海”、“粤海”之称谓。汪洋书记指出,因海而兴是广东发展历史的重要特征。可以说,海洋文化是广东文化的基石,是广东最特色的文化。
(一)追溯历史,海洋文化是广东文化之根。海洋文化在广东有数千年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百越族时期,广东先民尚处在以海为生的自然生态,是海洋文化在广东的萌生期。第二,古代时期,也即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广东成为古代海洋文化大省。第三,近代时期,是东西学互渐时期,亦称“海洋文明”时期。明末清初,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进入广东,逐步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和西方文化,掀起“西学东渐”热潮,同时也向西方传播中国和东方文化,从而形成“东西学互渐”。
(二)放眼今朝,海洋文化是广东改革开放之魂。首先,改革开放体现出的“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来”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正是海洋文化意识和精神的典型体现。引进外资和市场经济,是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接受了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其次,目前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科技强省、海洋强省,是以自觉的海洋文化意识为决策指导,凸显海洋文化对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三)着眼未来,海洋文化是广东继续解放思想的不竭源泉。今后,广东将“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以世界眼光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为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模式和新途径。海洋文化是开放的世界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将为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
二、海洋文化是广东对全国最核心的贡献
广东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连通世界”的接驳地,开放的海洋文化事实上成为广东对全国最核心的贡献。
(一)广东是中国最古老、最主要的“连通世界”的海洋大省。广东最早在秦代以前就开拓了海洋交通贸易,一直是“天子南库”,其海外通商“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张九龄),无人比肩。在海上丝绸之路拓展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已成为计算海程的起点,唐代广州港已发展到可容大小海船近千艘,有“摆国千船十万蕃”一说。宋元之后,广州成为世界性大港和东方第一大港。直到鸦片战争前,广州的外贸仍空前繁荣。新中国建立以后,广州以“广交会”为平台,继续保持着对外贸易一枝独秀的地位,可谓“九州铁幕、南国一窗”。
(二)广东是东西两大文化体系“互渐”的主要驳接口,是近代中国唯一一块不断产生新思想的沃土。我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对外文化交流,均以广东为主要枢纽,这是与“海上丝绸之路”分不开的。外来文化与广东本土文化结合后,孵化出了新的思想形态,冲破了原有的思想禁区,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广东出了一大批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反封建的洪秀全;思想改革先行者、创作《资政新篇》的洪仁玕;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代表、“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香山“买办文化”代表人物、《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等。更多远渡重洋谋生的广东人亲身体验了西方文明,架起中西文化传播的桥梁,成为各个时代的思想先锋。
(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全国最核心的贡献也是海洋文化。30多年前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充分体现了广东海洋文化对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贡献:海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市场意识和诚信品格,有利于形成灵活的市场机制;海洋文化的务实品格,有利于形成实干的社会氛围;海洋文化的灵活变通,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更是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和改革旧体制。广东企业家纵横南北,将创新求变、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敬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等理念带到全国各地。广东海洋文化的世俗精神、务实精神、平民文化精神等成为当代中国工商业文化、市民文化和通俗文化最富活力的生长基地。可以说,广东对全国最核心的贡献就是这种改革开放的海洋文化,其强劲地促进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推动广东海洋文化大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文化的重大意义,推动我省海洋文化大发展,为我省继续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奠定坚实文化基础。我省要按照汪洋书记“广东是海洋文化大省”的定位,坚决打响“海洋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海洋文化创新,营造和渲染海洋文化气氛,赋予海洋文化以新的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民众海洋意识,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精神,推动我省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省继续充当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二)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着力提高我省居民海洋文化素养。包括:有计划地以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对海洋文化进行宣传;定期举办海洋文化交流、会展、节庆活动,积极申办世界海洋(经济、科技、文化)博览会;致力发展海洋文学艺术;建设海洋博物馆;在全省开展全民海洋观和海洋文化学习等。
(三)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打造多元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一是要深入挖掘渔家民俗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军事文化等,形成系列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二是要大力发展海洋竞技体育和海洋健身体育;三是通过宗教祭拜、民族歌舞表演、沿海民众特定节假日庆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广海洋文化旅游;四是加强海洋美食文化与品牌建设;五是大力发展游艇、邮轮休闲旅游业;六是着力打造几座海洋文化旅游城市,如阳江市打造海上丝绸文化中心,深圳市建设海洋博览、信息中心,广州市建成海洋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等。
(四)制定海洋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大发展。如加大对海洋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推进海洋文化产业融资多元化,确保海洋文化建设用地等。要以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口,重点建设珠三角、粤东和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加快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五)加快培养海洋文化人才,大力扶持和开展海洋文化研究,建立海洋文化理论和学术体系,促使广东蓝色海洋精神绽放异彩。
(六)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要把海洋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将海洋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课程。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