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提案第20120206号
案 由:关于加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建议
提 出 人:王万年(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一、政策依据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下称《意见》)首次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发展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从旅游事业、旅游产业跃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新阶段。《意见》强调指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08]20号)提出“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重点扶持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龙头企业”。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08]66号)提出“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载体、建设旅游综合开发功能的产业集聚区”。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若干意见》(粤府[2010]156号)提出“支持旅游产业园建设,促进旅游要素集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旅游产业园”的概念与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的实践
近两年来,为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省属企业广东中旅集团主动顺应国家和广东产业导向,紧贴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产业园”发展理念,并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初步完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布局。其中,规划总面积约8500亩,总投资68亿元的佛山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获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目前全国有9个国家级大型旅游项目,广东有3个,南海项目是最新认定的一个),该项目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旅游发展“十二五”重点项目和国家扩大内需旅游储备项目,被省政府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现代服务业100强项目。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若干意见》(粤府[2010]156号)提出“加快推进佛山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等现代产业500强旅游业项目建设”。
旅游产业园是基于旅游目的地概念,又比传统景区、度假区内涵更为丰富的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主要特点是:
——规模大,起点高,以5A级为标准,国际化、现代化、品牌化定位,高标准规划、集群式发展、高端化运作,主题形象鲜明、文化概念突出,是国际性、低碳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休闲社区和人文社区。
——内容丰富,服务链完备,前瞻性和带动性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吃、住、行、游、购、娱6要素,更适度拓展到文(化)、康(体)为第七要素以及旅游研发、旅游房地产、新兴旅游制造业等范畴,旅游产业链的要素更为集聚,更为广泛,旅游业态更为创新,拉动和辐射作用明显,是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演艺展览、艺术鉴赏、娱乐运动、农耕体验、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体验式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既是旅游经济开发园区、低碳旅游区,又是“双转移”现代服务业功能配套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园的意义在于:
——建设旅游产业园,是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实践,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和实操平台。在2010年8月30日举行的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奠基仪式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表示,广东率先提出旅游产业园的概念并积极进行实践,这不仅是广东建设旅游强省是一个新举措、新抓手,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载体,意义重大、经验宝贵。
——建设旅游产业园,有利于加快培育广东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打造广东新型旅游目的地和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打造广东旅游“新名片”,促进珠三角国际性都市旅游圈的建设。
——建设旅游产业园,打造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利于推动佛山“旅游强市”战略的实施,提升佛山市、南海区的现代服务业和软实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园,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可行性分析,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项目至2013年预计年生产总值6亿元,按旅游业带动关联行业收入及就业增长1:4.5的比率,西岸项目可为南海区带来年超过30亿元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二三期完工后年生产总值约30亿元,可为南海区带来年超过130亿元生产总值的增长。
2011年1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在考察南海西岸项目后表示,产业集聚区经过两年到三年精心努力一定能够在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占有一席之地。近日获国家旅游局批准,“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扩至整个南海区,并更名为广东中旅南海旅游产业园。
办 法:
三、建议
(一)完善制度,强化落实,为旅游产业集聚区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加大对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管控,可采取竞争性选拔产生项目的做法,防止遍地开花、一哄而上。
二是抓紧落实各种政策,如比照工业产业园为旅游产业集聚区减负并提供各种支持。
(二)总结经验,完善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而不是以制造业为主体。同时,旅游产业集聚区应该发展成为“幸福园区”,提高旅游消费者的幸福指数。
二是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强化产业融合的概念。国务院41号文的重点之一就是产业融合,旅游产业集聚区不仅涉及旅游,还应涉及文化、体育、金融、保险等等。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说,户外休闲涉及的装备用品是最丰富的,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户外用品几乎到处都是,而中国现在还很少。政府和投资主体都需要深入研究,政府则侧重出台相关政策。
三是必须抓好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1.要处理好硬开发和软开发的关系。硬开发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和项目布局,软开发要从需求入手,真正摆脱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2.要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关系,二者同等重要。3.要扩大产业面,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扩大产业面就是指要有大视野、大思路,把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新业态融合进来。延伸产业链就是要把主体产业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全球化,这样才可能最终形成产业群。4.突出文化内涵,要通过创意研发聚集文气,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最终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