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做好大陆成长的台湾青年少年工作,培养两岸和谐发展生力军

2016-12-16 02:21:18 来源:广东政协网

46、提案第20120215号

案    由:重视做好大陆成长的台湾青年少年工作,培养两岸和谐发展生力军

提 出 人:廖如(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台湾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中日战争以后,两岸分治,特别是李登辉、陈水扁任期以来作祟,台湾与大陆关系越来越远。虽然国民党再次执政以来,开启两岸交流的大门,签订和谐发展的协议,但是,两岸关系依然不容乐观,台湾支持“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的民众依然高踞80%的比例。每一个对台工作者都非常清楚地感觉到,随着第一代从大陆退到台湾的人员日渐退出历史舞台,统一的议题也日渐降温,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台湾是选举性社会,因此我们提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对台统战政策。但实际上大陆能影响台湾民意多少呢?相比较国民党,民进党能够直接操控民意,大陆政府无法直接与台湾民众交流和沟通。两岸政党之间的互动并不能完全代表两岸人民的互动。由于台湾民意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要使台湾民众能够主动认识大陆的善意,有很大的难度。对台统一战线就是要求我们广泛团结和联合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赞成“一个中国”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要同他们加强联系,共同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努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在这些人群和团体中,有一群日渐凸现而我们并没有加以重视的人群,那就是在大陆成长起来的持有台湾身份的青年。他们是早期90年代左右随父母到大陆创业,在大陆成长,受大陆教育的几乎完全的大陆青年,至今这些孩子已长大成人,即将接替父辈的事业或自主创业。无论如何,他们即将成为决定两岸未来的舵手。他们的心应该是向着大陆的,但他们的台湾身份让他们尴尬,让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大陆社会,我们许多年的门对他们是关着的。

一、 成长的烦恼

据台湾孩子及家长的反映,台湾小孩在大陆读书,是一群被人忽略的一族。他们大部分是中小学随着父母来到大陆发展,许多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融入大陆,都将孩子放在当地的学校,和大陆孩子一起读书。但由于他们是插班生,两岸教学体制和人文还是有一定差距,孩子很难适应大陆的教学,因此成绩相对都显得比较差。步入升大学时,许多家长选择参加港澳台联招,但是除了“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外,其他学校没有设“联招”考试的相关辅导课程、没老师了解相关信息、没有相关辅导教材,唯有台湾孩子的父母自己去四处去打听,而且,考试内容跟孩子平日学习的内容相去甚远,每年又不断变化,让台湾的父母、孩子很是苦恼。

二、 就业的苦闷

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是他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希望留下的学生,都是心系大陆的青年,是我们培养和教育出来的,未来重点依靠和统战的对象。但他们前途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目前,台湾承认大陆学历的只有41所大学,其中没有含有一间台湾学生报考最多的医学专业学校。这就意味着,他们回去台湾就业,在大陆求学经历前功尽弃。如果在大陆就业又存在以下困惑:一、台湾学生由于身份关系,无法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系统;二、台湾学生难以在律师、媒体、等领域及事业单位就业;三、如果是台资企业的子女,到其它企业应聘受到怀疑不愿聘用;四、到企业应聘,台湾学生处于既不是象台湾派驻的干部了解台湾,又不是大陆人员的尴尬局面。据我们了解,台湾学生取得医师资格并可以留下来执业的,这么多年广州仅有5位左右。台商子女如不是子承父业的,就业非常困难。

三、 婚姻的困惑

在大陆成长的台湾青年已经到了谈婚论的时候,大部分的青年选择大陆青年作为配偶。这又涉及到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女方是大陆的,一般不愿意到台湾生孩子,如果在大陆生,孩子就要先落户,再将户口迁到台湾,否则就只能生一个。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矛盾,如有台湾人被要求罚款、要求堕胎等等的问题,而且,以后这种现象会日益显现出来。

四、 参与社会管理的缺位

随着来大陆常住的台胞日益增加,许多台胞已经子孙三代在大陆生活。目前在大陆台商及眷属超过150万,台湾学生愈每年7000人,这个群体益增大,群体利益日益凸现。而这些群体没有参与社会的渠道。除了联系台胞的机构,如台办、台联协助了解反映个别情况外,没有自己的参与社会管理,反映团体利益的渠道。

五、 自身定位的纠结

在大陆成长的台湾青年,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定位,台湾人称他们为大陆人,而大陆人又认为他们是台湾人。因此,他们常常苦于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归属感成为这一群体的通病

办    法:

在大陆成长的台湾青年思想里,既长期接受大陆的教育,又具有台湾的文化的渊源,是沟通两岸文化的使者,是我们今后主要依靠的对象。因此建议今后将在大陆成长的青年纳入统战工作重点工作,形成机制,逐步推进:

一、 关注台湾青少年在大陆的成长

建议省委、省政府关注台湾青少年在大陆的成长。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等奖励机制,在中学设置台湾学生参加联考的咨询、辅导培训课程,允许台湾少年加入少先队、共青团。

二、 制定适合台湾学生的宽松的就业政策

建议借鉴天津经验,制定政策,将取大陆全日制普通中、高等学校学历的台湾学生与祖国大陆毕业生在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天津近日出台《关于做好在津就读并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的台湾学生在津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台湾学生,在津就读台生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后,符合招聘条件的,可以通过参加公开招聘应聘到天津市内的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就业。在天津市内就业的在津就读台生(以下简称在津就业台生)与祖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这无疑对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拓宽了渠道。鉴于广东省是台湾青年聚集的大省,我们更应该凭借“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制定更宽松的政策。

三、 参与社会管理渠道的开通

1. 允许成立台湾青年联谊团体,广泛团结和联络湾青年,为其在大陆的投资、生活、发展提供服务,为台湾青年搭建平台。

2. 建议制定政策,规定妇联、青联、台联等团体、政协、人大等机构,每届必须有常住台胞的代表,给在大陆的台湾人享有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让台湾人民感受到大陆政府的善意。

3. 对在大陆生活10年以上,或接受大陆教育10年以上,并在大陆成家立业的台湾青年,有资格参加台湾同胞联谊会等群众团体,并有机会被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