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提案第20120232号
案 由:关于建立我省企业纾困机制以应对今年更为困难复杂局面的建议
提 出 人:欧卫东(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2年将是全球经济更为多舛、困难的一年。短期解决无望的债务危机将把欧元区拖入衰退的泥潭,已无政策“弹药”的美、日等大经济体受此拖累复苏将更加艰难;因各种因素的牵制,我国经济一段时期内增速继续下行的势头也难以止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因以下原因市场化和外向度都很高的广东经济下行压力会明显大于全国。一是,主要经济领域增幅低,降幅深,进一步下行压力巨大。2011年1-11月广东工业、投资、出口增幅低于全国,其中工业和出口与上半年相比下降幅度也大过全国,分别大0.2和6.6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困难程度大于全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幅已跌至仅4.1%,比全国低20.3个百分点,已比一季度增幅低18.8个百分点。三是,广东的出口依存度是全国的两倍半,外部需求萎缩对我省的冲击远甚于全国。外需停滞或萎缩将会使占广东工业增加值近一半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严重失速,有可能大面积面临困境。四是,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增量的比重过大,去年1-11月占49.8%,比全国高一倍以上。在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必然会大幅下降,会极大地增加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的难度并使更多房地产和建筑企业遭遇更大的难题。对此,各级政府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危机意识,及早建立起应对严峻局面的企业纾困机制,力争使各种不利情况的冲击、破坏程度减到最小,为全省实现稳中求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1、建立纾困机制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指导和帮助,激发和调动各类困难企业应对自身困难的能动性,促使政府资源和企业潜能汇合成战胜困难的合力,帮助困难企业比较顺利地度过困难时期,保障地方社会、经济大局的稳定。
2、在统一指导下,各级政府首先摸清当地和所属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及程度并分类梳理。在厘清本级可动用的政策、财力和其它各类行政和社会资源下,按照扶关键、帮重点又兼顾促进企业竞争力普遍有所提升的原则,制定当地的纾困分类指导政策和实施方案。
3、对困难企业的分类梳理应根据企业的困难程度、困难类型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困难程度可分为:将倒闭、将停业、严重亏损、将减产、将裁员等;困难类型可分为:国外订单萎缩、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资金紧缺、缺工、缺人才、管理和技术落后、其它(如无自主品牌等)等。关键或重要程度主要根据该企业是否属于当地的重点发展行业(产业),产值、税收、员工人数对当地的影响大小以及对当地社会稳定的重要程度等确定。
4、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纾困重点应放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它企业则通过政府普遍提供产业和技术升级指导、组织管理升级提高示范、降赋减费、提供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优化其它公共服务等促使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普遍提升。困难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因外部市场萎缩而致困的企业,应将情况和问题汇集到省并由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相关政策,同时要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对国内市场份额减少而致困的企业则通过帮助改进销售组织与渠道和由市或县(区)、镇(大镇)组织本地产品向内地推介;对由缺资金而运转困难的企业,由市和县及大镇建立的疏困基金提供资金帮助或为企业贷款担保,建立公开、规范和可控的民间融资渠道拓展可用资金来源,组织当地有实力的行业协会开展成员企业间的短期资金拆借或担保;对技术和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而致困的企业,可组织当地或聘请外地专家进行评估和推介先进适用技术与管理理念和体系,可组织当地优秀企业介绍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应用情况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缺工或缺技术人才而陷入不景气的企业,应通过全省性的双转移渠道在省内相关地区招聘劳务人员并给予必要的技能培训,县级应建立统一的产业技术、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专项的相关人才延揽活动。对无自主品牌而致困的企业则由政府组织建立或引入商业性品牌促进机构,在政府政策促进下帮助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
5、建立有权威的、高效率的纾困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县级及以上各级政府及大型强镇政府均应设立由主要领导为总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班子,根据摸查和分类梳理结果,制定当地分类指导的原则,梳理汇集本级可用的政策和社会、经济资源,制定纾困工作的规则和运行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纾困政策措施,组织沟通与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任务。
6、建立纾困工作的反馈与互动机制。建立纾困工作班子与各类困难企业的定期座谈和走访制度,建立企业可向工作班子直接反映情况的纾困信息直通车制度,以便及时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态势、政策需求和对改进工作、完善已有政策的意见、建议。
全省的企业纾困工作应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和规范,协调各层级形成合力。省级纾困工作机构及时拿出属省级权限才能制定的全省性纾困政策措施,及时向国家反映并争取国家的政策帮助;组织工作交流和督查、督办,确保全省企业纾困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