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提案第20120140号
案 由:关于推动粤东与台湾港口群合作,进一步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正式划入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以此契机,我省应积极推动粤东与台湾港口群交流与合作,做大做强我省海洋物流产业,进一步推动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一、两地港口概况与合作展望
(一)粤东港口概况
粤东港口群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四个港口。汕头港是粤东港口群的主要港口,是中国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该港居福州至广州黄金海岸线中央,东临台湾海峡,距高雄214海里,距香港187海里,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2009年1月18日,汕头对台海上货运直航正式开通,结束了汕台两地海上货运业务通过第三地中转的历史,成为省内海上货运对台首航。该航线,2010年全年共完成2.6万标箱,其中重箱1.46万标箱,分别比2009年增长47.8%和44.9%;2011年1~4月完成9494标箱,其中重箱7080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7.1%和100.9%。
(二)台湾港口概况
台湾海峡地处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与亚太地区主要港口及西太平洋主要城市之间平均航行时间最短。台湾进出口货物的99%需依赖海运来完成。台湾港口规模均较大,主要有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花莲港、苏澳港等5个国际港口。其中第一大港——高雄港,系亚洲第三大港口,年吞吐量约5000~6000万吨。其他港口分别侧重于海洋渔业,大宗谷类、肥料等散货运输,一般散杂货运输,煤炭、水泥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物流产业已较为成熟。
(三)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1)汕台直航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汕头对台海上直航航线开通以来,凭借其“截弯取直”、“朝发夕至”的优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企业反映原来到香港中转的话,每个40尺集装箱的运输费用需500美元,现降为300美元。运输时间减少2天以上。
(2)两地港口具有进行优势互补的基础
台湾港口物流产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优势经验;但是存在产业基盘小的问题。由于岛内产业升级,出口产品朝向“短、小、轻、薄”发展;并且台湾地区众多厂商外移,直接影响了出口集装箱数量。与此同时,台湾也面临着与亚太地区各港口争夺转运中心的货源的竞争局面。因此,台湾港口积极向外寻求合作与发展;
而粤东在海西区有连接两岸、沟通中西部腹地的优越海运条件。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大步前进,纳入该区域的粤东也正积极地参与其中。根据规划:粤东地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基地;并依托沿海港口,加快建设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汕台直航航线开通以来,部分在香港及深圳中转的外贸集装箱,已逐渐改由直航在高雄中转。粤东经济的发展,必将对物流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两地港口群形成联动,可构成两岸直航货物的集疏运枢纽,乃至东南亚、世界物流的重要连接点。
二、开展两地港口群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汕头港的自身存在问题
作为粤东的龙头港,汕头港的好坏直接影响与台湾港口群的交流与合作问题。汕头港在服务硬件方面,存在着货物吞吐量不大、缺乏大型和专业化泊位、港口集疏系统与港口发展不配套、航线数量少和航班密度抵等问题。在服务软环境方面,存在通关手续繁琐、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的特点。由于粤东各市财政和国有港埠企业都有实际困难,很难自行筹集巨大的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少,与港口建设需大投入的要求不适应。与港口配套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样存在资金缺口。
(三)政策制约
汕头虽然已经开通货物海上直航,但是没有“空中直航”和“台胞落地签证服务”,台胞来往汕头还需要从小三通,或是经第三地往返。给来往经商的台商带来不变,间接制约了台商对汕头港的直接利用。目前,《海西规划》中一些具体政策只是在海西主体省实施,粤东未包括在内;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海西主体省的一些优惠政策也未覆盖到粤东。
办 法:
一、加大对粤东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我省应积极支持粤东港口码头、铁路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和资金给予倾斜。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关于《海西规划》的实施办法,把《海西规划》中的优惠政策落实到粤东港口产业发展上;同时建议省委省政府积极向国家争取赋予海西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实现包括粤东地区在内的全覆盖,积极支持汕头保税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粤东地区目前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议省财政加大相关资金扶持力度。
二、加大粤东地区港口的揽货力度
整合粤东地区的港口资源,明确汕头港的龙头港地位,粤东其他港口为干线港,避免重复建设及货源分流,做好“组合港”;争取两地更多的货源通过汕台航线进出,提高船舶舱位的利用率。加大对汕头港腹地的货源调查力度;加强宣传汕头港口的各项通关便利措施和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腹地货源利用汕台航线直航到台湾或通过高雄港中转。
三、积极支持两地港口对接
汕头保税港区具有与高雄、台中自由贸易港区建立对接的政策基础,应当积极促进汕头港与高雄港、台中港业务对接规模,共同承接国际中转业务。
四、加快粤东港口物流园区建设
做好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建设主要枢纽港的物流园区,提供物流口岸基础服务、金融、信息等服务,促进港、航各方面的协作,吸引众多物流公司群进入园区操作,尤其鼓励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经验的台资企业进入园区;同时要精心构建港口体系,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充分重视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健全港口的物流功能。
五、加快完善与港口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港口及配套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畅通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等,并充分考虑各种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实现港区联动、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