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2016-12-16 02:21: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22、提案第20120142号

案    由: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顺德(区)等市开展了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试点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随后,下发了7年配套文件,与《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主文件一起构成我省加强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为全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省的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正在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设立了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先后又有10个地市设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省及有关市正在启动社会综合体制改革措施,深圳率先为社会建设立法、顺德出台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政策,形势喜人。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社会建设还明显滞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并没有完全形成、完全确立起来。很多同志对社会建设、管理工作还是比较陌生,在社会管理认识模糊,理念上有偏差,对如何开展社会建设还有不同看法和声音。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社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自我发展空间仍然较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发展规律,一是必须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克服重视经济增长,轻视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弊端。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双轮驱动”,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必须树立服务与管理并重的理念,克服“重管理轻服务”的弊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弊端。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与管理,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四是必须树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格局。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职能,明确基层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驻区社会单位等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推动社会结构的有序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由一元向多元的转换。五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软件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但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因此,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

办    法:

一、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关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出台《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出台《社会组织管理法》,以法律形式界定社会组织的范围、管理内容以及权力和义务。修改完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行业协会条例》、《民办社科类研究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等,以利政府对不同的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二、注重学习借鉴国外、港澳台社会建设的先进经验。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一是结合省情直接引进他们先进作法,二是加强交流合作,请外面专家前来讲学,举办论坛开展研讨,组织各界人士走出去考察、学习,三是借鉴省举办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成功经验,考虑举办省社会发展国际咨询会,请聘顾问,出点子,大力促广东社会建设。学习国外、港澳台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维护自由、平等、法治和廉洁价值,保障市民各项基本权益,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形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良好格局。

三、改革现行的政府公共财政结构。改革我们的公共财政体制,特别是改革跟社会发展有关的公共财政。政府财政支出要坚决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公共财政对于社会发展的支出内容必须以“市场失灵”和“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标准来严格界定和严格规范。

四、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依法推动具体管理和服务性工作转由符合资格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通过创新等方式,广泛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会服务,使社会组织通过合同或者通过申请基金得到政府的资助。

五、大力推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多种途径,使公众认识到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强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唤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公众才会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

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要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平台和机会,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审批事项将具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给市场和社会组织。

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氛围。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培育、参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精神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文化滋润和文化支撑,通过文化熏陶,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公众对社会的冷漠、埋怨心态,让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公众的生活习惯甚至生活方式。

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减少行政成本,方便群众,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使之成为公开政府信息、简化办事程序、收集民众诉求的平台,各级领导人、政府部门利用微博等网络工具,直接与民众交流,了解民情动态。

七、建立社会监测指标。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一套全省统一的社会管理指标体系(还要考虑到将来和国家的社会管理指标体系衔接的),为建立全省社会宏观和调控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八、设立奖项,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行业、社会组织都设立各种奖项,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创新。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也应该设立奖项,把社会、公民热心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调动起来。鼓励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社会管理领域中,更加细致扎实地开展工作。 一是设立“公共服务奖”,奖励在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取得优秀成果和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二是设立一个荣誉称号,授予热心社会管理、服务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