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率先建设食品安全大省的建议

2016-12-16 02:21: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24、提案第20120144号

案    由:关于率先建设食品安全大省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省建设“幸福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内容。广东省是一个食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要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也要向治理酒驾学习,对肇事者严惩不贷。”但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中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广东从食品消费大省向食品安全大省的转变,亟需尽快加以解决。

一、目前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滞后致使违法成本低。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虽然不少,但从整体上看,尚未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因而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同时,一些法律规定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给执法带来操作难度和空白地带,造成了职能部门对诸多复杂的跨环节问题监管滞后和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商家抱有侥幸心理,敢于铤而走险。并且,在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环节中监管职责不清、监管职责“交叉”或“空白”、小摊点小作坊监管严重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薄弱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监管能力滞后。我省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虽经行政体制的大部制改革而有所加强,但结构不尽合理,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尽管省、市、县三级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办公室,但综合协调能力还不强,难以满足全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特别,食品稽查监管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直接影响着监管工作效能的提高。并且,食品安全经费保障不足影响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和日常化,按法律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一些县区监管部门甚至连购买样品的费用也无力支付,由于经费保障不到位,个别执法部门有的“被动执法”、“事后执法”。

(三)检测设备落后和监测体系不完善致使劣质原料、食品添加剂滥加乱用。墨汁粉条、染色馒头、地沟油、苏丹红辣椒粉、硫磺熏蒸生姜等问题食品频频出现,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屡禁不止,源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尚未健全,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工作也未正常开展,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品种、环节难以科学判定。例如:在餐饮服务监管环节,缺乏一些必要的监管技术设施设备,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多靠工作人员用眼看、用手摸,执法办案、取证手段严重滞后;在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检验检测工作刚刚起步,其检验检测设备只是一些常规性快检设备,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受资金困扰,一些重要的大型检测设备尚不完备。

(四)技术标准不严格和公民教育不重视致使食品市场秩序混乱。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也屡屡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不少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或者检测标准,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敏感、关注度高的标准制定工作还不能完善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给一些造假企业钻漏子提供了可能。并且,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力度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对生产经营业主的诚信自律和依法经营教育也没用常态化,必须定期地抓好食品安全培训,使其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

二、进一步做好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条例的修订,广泛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对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复核、补充,以法制建设提高我省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来有效震慑犯罪分子,特别对构成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的,绝不能“以罚代刑”,要坚决起诉,从严从重判决,形成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并且,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大力推行食品安全行政领导负责制,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统筹协调的领导责任,统筹推进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监管,进一步整合农业、工商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资源,3年内完善县、镇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联络站,配备完整的监测设备,构建农村基层政府综合执法监管人才队伍,提高基层监管水平和覆盖面。

(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切实建立起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以动态监测和事前预警为技术依托,探索运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模式。切实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重点食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整顿,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原料进货查验登记、生产过程管理登记、产品销售登记、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全面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市、县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积极动员全民共同参与举报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聘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制定食品安全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热线,市、县两级政府要设立举报专项资金,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并且,尽快构建一个立体的物联网体系,不只是追溯食品的源头,更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无缝感知、实时监控,把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例如:从活猪待宰到猪肉出厂,每一道手续都使用芯片记录详细信息;即使到了消费端,也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供消费者溯源、查询;在完善溯源系统以后,销售的几乎所有猪肉都要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三)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联动机制,促使卫生、农业、质监、食品药品、工商、经信、银行、海关等部门真正实现密切合作,力争将食品质量信用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范畴。建立地方性诚信经营体系,对当地食品的质量跟踪检测情况在诚信平台公布,促进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健全企业质量诚信分类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诚信体系建设实行方案,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社会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质量优先”品牌效应作为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社会责任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经营理念。

(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和优良品牌作为正面典型引导,提高全民自觉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及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要及时曝光、揭露和鞭挞,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增强人们对劣质食品危害性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种植、养殖人员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五)引导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我省食品企业,特别是添加剂生产企业有相当部分是小作坊式的,规模小、无品牌、技术含量低。因此,必须加快我省食品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优胜劣汰,在关停整改落后企业的基础上,帮助食品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增强企业参与食品质量管理改进的积极性,实现从做企业向做品牌转变,进而扶持一批有技术水平、有市场信用、有规模档次的企业,提升食品生产的集团化、规范化水平。同时提升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新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农场、优级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食用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依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引领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走向集约化、标准化。

(六)建成覆盖广泛的食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经费投入力度,依托省内多个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建设和工作衔接,尽快形成高水平的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形成以强力的检测带动执法的工作态势,以科学的检测数据增强执法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加大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例行监测力度,实行蔬菜农药残留异地抽检,推广生猪二维码标识可追溯系统、水果条形码追溯系统,从而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