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提案第20120175号
案 由:提升创意园区建设水平,促进我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提 出 人:民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创意产业的聚集区建设,引导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各区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广东在文化强省战略部署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广东经济支柱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工作着力点。目前,广东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应重点提升创意园区建设水平,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截止2010年底,全省规划建设、在建和已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和特色街,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其中广州市约有30个、深圳市约有41个,其他地市共约36个。广州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多万平方米,广州和深圳两地创意产业的资产规模就达2.5万亿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入驻企业数量众多,园区行业分布广泛,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部分优秀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双丰收,起到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孵化和辐射作用。如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的深圳田面“设计之都”产业园、深圳大芬油画村、广州T.I.T创意产业园、肇庆端砚文化村等。
但是,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园区建设规划单一,缺乏统筹规划。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全省各地迎来了新一轮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热潮,宣传、文化、科技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纷纷给园区“挂牌”。但由于缺乏全省范围内的科学统筹规划,一哄而上、定位雷同、投资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已经导致资源配置混乱和同业恶性竞争。如广州市7个区(县)都将园区建设重心落在动漫产业上,深圳南山区规划的园区90%以上与动漫产业相关,东莞也在规划打造国内动漫产业孵化及创意设计园区。
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链建设不完善。省内现有的很多产业园在打造全产业链的同时都没有主导产业的清晰定位,各个产业平行发展和招商,产业园难以突出区位文化优势和创意特色,很多产业园仅仅是简单的将多个产业的企业和个人在空间上集聚在区内。
2、制度建设滞后,优惠扶持力度较弱。从各地扶持政策、相关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看,政府对产业园的规划、审批和管理的相关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规划滞后、性质转变困难等问题有待解决。如广州的信义会馆、羊城创意产业园、T.I.T创意园等就受到土地性质难以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的困扰,难以开展大规模园区建设,只能将许多意欲入驻的知名品牌企业“拒之门外”。另外,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力度较弱,缺乏“硬政策”。
3、园区企业融资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基本还停留在等、靠、要上,没有建立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市场和抗风险的机制,许多优秀创意产品和素材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而无法转化成产品,更谈不上打造品牌。资金的限制还直接影响产业集群和价值链的形成。同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园区间交流互通机制不健全,相关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特别是投融资服务平台、文化版权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无法跟上产业发展速度,园区金融服务、资本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创意产业快速成长需求。
4、人才瓶颈制约创意产业发展。当前我省大部分园区尤其缺乏长于创意、精于创作、强于动手、谋于市场的复合型高端创意人才。园区内行业领军人物、经营人才、拔尖人才等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使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只能做短线替代加工成为常态,在原创的探索及市场经营方面尝试有限,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制约了产业的外延式扩张。
办 法:
1、科学定位、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建议由省政府或省经信委牵头成立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领导小组,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的园区进行合理定位、统筹规划、审批和管理。设立规划设计专项资金,以课题和专题的方式与高校、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合作,对园区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设计和对市级单位申报的各类产业园进行审批,倡导区位优势突出、文化底蕴凸显、消费增长潜力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而设立的创意产业园,要特别重视发挥其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就业效应、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业规模、比较优势等为原则,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政策,加大优秀园区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立项审批制度》、《准入和退出准则》、《入园企业优惠措施》、《广东省文化创意企业认定标准》和《创意人才引进制度》等,从制度上有效防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不良行为,并在园区建设用地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园区周边关联性大的用地经规划后可交由园区发展商统一开发,并加紧出台措施有效解决因土地性质转变困难制约园区发展的问题。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和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创意企业和个人入驻产业园进行创意产品的研发设计,争取集中展示、交易、交流、消费,从政策上保障符合文化创意产业性质的企业入园率达到60%以上。
3、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建议由政府组织建立统一的公共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免费供企业和个人使用;建立由政府引导或担保、国企参与的版权交易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带有半公共性质的平台,为各个产业园区和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打造文化产业股权、债权交易市场,培育文化产业OTC市场,鼓励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建立创意人才基地,营造创意人才聚集氛围
在常规的人才激励措施、高校专业培养之外,要以高校为依托,建立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奖励在文化产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对立志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进行职前、在职培训,引进国内外创意大师、专家兼职或全职进驻培训基地。同时,展开创意思想的集聚,鼓励任何创意想法的交汇和聚集,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创意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