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提案第20120340号
案 由:关于广东发展绿色核电产业的建议
提 出 人:温洋(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广东是个能源短缺大省,发展核电产业是广东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广东目前正在运行的有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在建的有阳江、台山核电站,规划中的有陆丰、韶关核电站等。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 2004年,经10多年筹备的广东阳江核电项目通过国家核准,这个规划投资达80亿美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全国最大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正式动工。
现在世界各国的核能系统,采用的是“热中子反应堆”,它以铀-235为燃料。但是,铀-235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小,此外容易引起核扩散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方面,最近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厂爆炸事故,更引起各国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中国紧急停建压水堆式核电站,是基于目前国家对第四代反应堆“钍基熔盐核能系统”研究中的进展。
钍(Thorium)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只有微弱的放射性;你甚至可以装一块在自己的口袋里,也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与核燃料铀相比,钍具有高效、安全和储量丰富等特点。100吨钍燃料可以替代2亿5000万吨煤;钍反应堆有自救功能,可以避免日本福岛核电站那种因电子泵被海啸破坏而引发的连串灾难;中国已探明的钍工业储备量为28万6335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印度钍蕴藏量约为29万吨,占全球钍资源蕴藏量的四分之一。我国内蒙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其中“钍”的储量占世界第二。 “钍基熔盐核能系统”可以做得非常小巧,封入一定的核燃料就能稳定运行几十年,而经过充分燃烧,理论上其产生的核废料将仅为现有技术的千分之一。
为了在发展我省核能的同时,防止出现类似日本核电站出现的核泄漏事故,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
一、在我省的“十二五规划”中,重新审视核电发展的规划。规划中的在建项目暂停建设,正在建设的核电项目重新审视其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争取用第四代核能技术来对传统的核电厂进行改造升级。
二、加大对“钍基熔盐堆”的研发投入力度,争取在广东建立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中心。广东有国内最大的深圳岭澳核电站为依托,聚集了一大批核电技术人才,同时广东是一个缺能大省,有对核电技术的热切渴求。广东的地方财力也较强,可以有力地支持核电技术的研发。
三、谨慎规划核电站的布局,尽量避免在省内的山区及江河上游布置核电站的建设项目,以防止万一出现核泄漏时所造成的下游土地、河流的污染。
四、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目前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都在争相研发钍基核电技术,目前,在全球新一代核反应堆研发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钍基熔盐堆,具有全部自主的知识产权,但距离实际应用还需一定的时间。 除中国外,目前印度也在积极开发钍能反应堆。据新华社转载法国《世界报》报道,印度不久后将建造一座以钍为燃料的原型重水反应堆,从而为民用核能开辟一条新路。首座负有商业使命的这种反应堆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我省的核电产业发展应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努力争取第四代核电技术早日在广东得到应用。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