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挖掘和保护广东五华城狮雄山的南越王长乐宫廷文物、文化遗产

2016-12-16 02:21:17 来源:广东政协网

3、提案第20120346号

案    由:建议挖掘和保护广东五华城狮雄山的南越王长乐宫廷文物、文化遗产

提 出 人:温良(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五华县狮雄山建筑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初在省委及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对狮雄山建筑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省考古队近期的专题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发现狮雄山汉代建筑遗址的面积比以往所估计的2万平方米多出10倍,汉代早期的建筑遗址在广东及至岭南地区实属罕见。这次发掘不仅有助于对该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和性质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城邑形态演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狮雄山建筑遗址省级保护范围以外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国家批准500平方的发掘面积内,目前已清理的秦、汉时期遗迹包括:房基址3座、木构望楼基址1座、夯土墙体1条、排水沟3条、壕沟1条、陶窖1座、灰坑31座、灰沟10条。出土遗物可分为建筑构件、生活用品和工具。建筑构件主要有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铺地砖等,生活用品包括铁镬、陶罐、陶盆、陶孟、陶瓿等。生产工具见有陶纺轮、陶网坠、石凿、砺石、陶权等。环绕建筑遗址的壕沟和秦、汉早期的建筑遗迹,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性聚落。

办    法:

一、为11月3日至4日广东省著名文物考古研究教授专家麦英豪、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善德、南越王墓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全洪等抵达狮雄山建筑遗址考古高枝勘探发掘现场考察后,激动地说:“狮雄山建筑遗址地次调查勘探发掘表明“三个清楚”,一是年代清楚。可以说狮雄山建筑遗址就是南越国早期的历史。二是性质清楚。这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可以认定这里先是军事,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是范围清楚。以狮雄山为中心,周围均发现了年代相关的遗址信息。这“三个清楚”在考古史上是比较完满的,这些货真价实的实物标本,可以填补秦统治岭南前,也就是南越国早期的历史。

11月11日至12日全国著名建筑史学教授专家杨鸿勋、省文物局副局长教授专家曹劲等又抵达狮雄山建筑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现场考察后,肯定地说:这一次发掘有重要性的突破,成绩非常大,在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和社会发展史都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从揭示的遗址现象和出土的遗物构件分析,表明最早赵佗在秦始皇时期从河北出兵过来开发南海郡,那个时期就在狮雄山这里待住,后来他到番禺立国建疆仍没有放弃这个地方。这是宫殿性质、这是南越王赵佗的离官已没有什么疑问,这里是五华的大“金矿”。发掘、出土的遗物证据充分(让遗址说话),我的推测是站得住脚的,你们县委、县政府应该十分的珍惜这一宝贵资源。不但要认真做好遗址保护,环境也是全面提高的对象。保护的对象是整体,保护的作用是展示。把发掘的面积可用沙子隔离层保护、模型保护,出土的遗物构件可用展厅展示、三维画展示,再设置放映室让历史再现。把原环境地形地恢复起来,越有科学性就越有竞争力,就越有商业性。这是五华的无烟工厂、无烟工业、第三普,将来把这个品牌拿出去,可是世界极品,外围无法比,完全可推向世界让外国人的钱拿到这里来。

二、专家认为:当前县委、县政府应该主动投入经费:一是继续努力协助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把新发现的壕沟水流线路搞清楚;二是尽快制定狮雄山整体山顶至山脚边缘地平红国家级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范围向外伸延500米国家级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于县政府名义公布;三是各级配合省文件考古研究所编制出“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及模型布局、沙盘设置”,把狮雄山建筑遗址恢复成为“南越国王赵佗离宫遗址博物院”;四是迅速聘请省文化发展公司结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方案”时,同步编制出“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的合理利用规划方案及制作相关(汉代城墙、码头、军校杨;汉代美食街、生活区、文化展示区;赵佗庙、赵佗行宫、赵佗授封场景;现代宾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模型布局、沙盘设置”,把狮雄山建筑遗址的文物资源规划行充分合理利用,发挥商业效应;五是“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和“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的合理利用规划方案”编制后,广东省文化厅、梅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教授、专家论证会,先邀请省级以上文物考古研究教授、专家对“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方案”作出可行性论证;后再邀请省级以上文化文物、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教授、专家对“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的合理利用规划方案”作出可行性论证。六是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和狮雄山建筑遗址保护范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的合理利用方案,经教授专家组可行性谁、完善、确定实施方案后,即可进行招商、引资、设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