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提案第20120250号
案 由:关于开设珠澳新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的提案
提 出 人:龙国强(共1名)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外经贸厅,省港澳办,广东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珠海市政府,省公安厅
内 容:
《珠江三角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实施,粤澳合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为进一步适应“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出入境形势、深化粤澳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珠澳两地实现24小时通关势在必行,这对于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珠澳国际都会圈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珠澳两地应综合各方因素,统筹兼顾,尽可能快地实现口岸24小时通关。在拱北、横琴口岸试行24小时通关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珠澳两地新设口岸是在现有条件下实现24小时通关的最快途径,也是最节约行政管理成本。
一、珠澳两地24小时通关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适应“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出入境形势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赴澳出入境政策的简化以及通关环境的改善,澳门与内地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珠海口岸呈现“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局面。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22日,珠海边检总站共验放出入境人员9060.69万人次,提前40天超过2010年全年9057万人次的出入境人员验放量。日益庞大的出入境客流,特别是内地居民出入境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珠海各口岸硬件基础设施薄弱、通关能力相对滞后的问题凸显,其中以拱北口岸最为突出。拱北口岸于1999年10月投入使用,口岸设计单日最大客流量为15万人次,短短十余年时间里,拱北口岸单日客流量从2000年的10.6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26万多人次,2011年上半年已超罗湖口岸成为全国第一口岸。实现珠澳两地的口岸24小时通关可以有效分流旅客,缓解日益严峻的通关压力。深圳皇岗口岸是最好的例证,在口岸通关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满足逐年增加的出入境需求下,该口岸于2003年初实施24小时通关后,分流效应异常明显,对促进粤港两地客流、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深化粤澳合作的需要。《珠江三角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实施,粤澳合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两地之间的交流从单一的商贸变为集文化、休闲旅游、投资为一体的多层次交流,粤澳融合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交通格局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开始了珠中江三地的“同城化”生活,越来越多的广东居民赴澳门休闲旅游,实施更加便利的通关成为大势所趋。自助通关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旅客,满足了通关效率的需求,但是满足不了旅客“全天候”通关的需求。珠澳两地实现24小时通关是推动珠澳共建优质生活圈、加速粤澳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进一步促进澳门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促进澳门适度多元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澳门要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仅靠2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难以承担修建大型休闲娱乐设施项目的重任,为会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活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珠澳24小时通关,建设以澳门、珠海为核心的珠江西岸旅游休闲都市圈。通过实现珠澳两地24小时通关,将吸引更多的内地游客和外国游客访澳,有助于澳门旅游业长足发展,必将加快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办 法:
二、珠澳两地24小时通关的实施路径
(一)在拱北、横琴实现24小时通关。《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争取拱北、横琴两大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但通过分析,两个口岸24小时通关近期不会实现。中央层面上,2011年8月海关总署在回复澳门政协委员关于澳珠24小时口岸通关提案中称,有必要逐步推进24小时通关,建议近期粤澳就几个高峰客流特点提出合适的通关时间,以解燃眉之急。按目前设想,拱北以及横琴将在10年内实现24小时通关。广东层面上,省有关部门在评估和论证拱北、横琴24小时通关事宜,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最大的障碍在于行政管理成本问题,在拱北、横琴实现24小时通关遥遥无期。
(二)改变跨境工业区口岸的专用功能。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为目前珠澳两地唯一24小时通关口岸,主要担负着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过往旅客、员工、车辆、货物等24小时查验任务。该口岸为2004年3月填海造地,2006年12月启用,历时近3年。顾名思义,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是为珠澳工业园区各企业及其他相关人员和车辆提供通关服务,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驻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功能,允许内地供澳门鲜活商品车辆从该口岸通行。由于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壁垒逐步消除,珠澳跨境工业区对澳方的价值在慢慢消失。尤其在澳门开放赌权滞后,博彩及旅游业高速发展,劳动力甚至出现短缺,所谓就业压力不复存在,澳门对工业区的兴趣已经淡化。目前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人数不足2千人、通关车辆不足50辆,亟需向常规多用途口岸转型发展,可考虑在跨境工业区口岸作24小时通关试点,改变其专用功能,但由于各方阻碍太大,这种路径尚不可行。
(三)在拱北珠澳结合部新设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湾仔、横琴口岸偏离主城区,即使实行24小时通关,对于拱北口岸的分流作用不明显。为此,从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尽快实现24小时通关角度考虑,建议在珠澳两地最便捷的门户接合部新开设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口岸规模及选址要充分考虑旅客流量及交通条件,更有利于争取国家的支持并按24小时通关的要求一步到位配置口岸查验资源。建议新设口岸要地处珠澳两地繁华接合部,能有效缓解拱北口岸的压力,并与广珠轻轨拱北站和澳门轻轨实现无缝接驳。
综上所述,在珠澳两地最便捷的门户接合部另行开设口岸是目前最快实现24小时通关,也是最节约行政管理成本的最优路径,请广东省相关部门予以积极考虑,认真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