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提案第20120248号
案 由: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 出 人:陈镇成(共1名)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省外经贸厅,深圳市政府,广东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公安厅
内 容:
全球化令世界、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人员流动、货物运输、各式车辆往来迅速增长,合作的深度也急速推进。经国务院批复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两地政府正在着力推进、密切配合、加快前海的开发建设,积极促成粤港都市群建设,实施各自城市的拨展规划和实现粤深港的共同利益,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通关便捷流畅是衡量口岸要素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双方投入重金开展的先进查验技术应用提高了联检通关效率,口岸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面对世界各地、香港、内地交往日益频繁。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与合作对口岸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国家和便捷口岸的经验,粤港澳口岸的通关要达到和实现如美加边境口岸、欧洲申根区国间口岸的便捷性,仍有许多改进和发展的空间。根据对深港各陆路口岸近十多年的通关客流量、车流量的观察及数据分析,所做的基本预测,对各口岸联检单位工作职能与工作流程的了解,目前深港口岸的设计能力是可以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基本通关要求。按照目前深港口岸出入境客、货流的年增长率,深港之间已有的沙头角、文锦渡、罗湖、皇岗、福田和深圳湾有东到西六个陆路口岸的总容量相比实际需要总量预测是超前的。计划中还有莲塘 (香围园)、福田广深港城际铁路和香港至深圳机场快线。
所以,未来口岸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对新增口岸等硬件设施的合理设置和功能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对现有口岸硬件设施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合理改造更新,再就是应考虑简化通关流程、改革查验模式、建立统一的通关信息共享平台等软件方面。
建议措施如下:
1、比较深港口岸的规划布局,就以最新的深圳湾口岸作对比,也可看到深圳这边的某些不足,如汽车出境通道前面排队过关至进车路口,进车路口段设计就有不足,几十辆车排队就能将路口给封堵起来,香港那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香港那边的设计是八字型的,所以路口进来排队的车可分流到各条通道,而不会堵塞路口。作些改造提升,相信更通畅。
2、进一步细化口岸的定位及功能,发展两地自助通关通道。对于深港两地规划中的新口岸应该实行更科学的规划设计,更充分地利用空间作为通关通道之用,可将办公及控制中心设置在通道的上层或楼上。除现场管制区检验人员作业场地应设定在两旁,强化基础设施的布局。针对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合理配置口岸资源,确保规划口岸的设计能力符合未来粤港口岸人流、车流量新的变化和连接路段设计规划建设的前瞻性。
3、按照口岸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效果,充分考虑自然分流和习惯性通关等问题,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开辟自助通关通道,以适应实际客、货流的通关需求。提供特殊工作性质人员、机构类别,为需要经常往返两地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公务人员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放有效期分别为一年、三年的"工作签证",人员备案后可在有效期内在自助通道无限次的往返两地,待条件成熟后可扩大为广东省籍人口。建立物流通关绿色通道,采取必要措施,方便两地创新研发用设备、零部件和测试样品的高效通关,研究核准监管新办法。对经认定的双边合作机构和跨境合作项目中的必要材料,海关实行快速免检通关。
4、积极探索查验模式改革,在部分口岸试点"单边验放"。对于深港两地出入境货物,在加强一线处理效率的同时,扭转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模式,将现有查验平台继续向后方和工厂转移,在产地装运过程做关前预捡、口岸通道抽检。加强GPS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通关方面的后续管理。
粤港双万通过协议规范、法定权限和技术手段实现双方口岸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简化查验手续。双方设立机构共同研究符合两地法律,适合口岸现实的各限保障系统,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两地海关、入出境的监管要求,试行同台查验或单边验放。以提升口岸的通关便利质量和水平。
5、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更重要是提升口岸一线服务工作态度、效力和质量标准,建立协同一致、运转高效、便利群众的制度,探索将边检、海关、国检等联检单位一线工作程序调整、优化的可行性,在口岸现场建立一线指挥中心。由多部门派出职能部门指挥员,按照协商的工作规程统筹协调管理。对口岸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灵活处置,动态管理。
为消除通关高峰期的口岸压力,确保在按照平常运行的核定编制的情况下,应组建口岸服务联检人员机动队,应对深港边境高峰时段的规律性高峰,提供优质、便捷的通关服务。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