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提案第20120401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提案
提 出 人:陈曦、朱必凤、杨应满、徐尔灵、贝抗胜(共5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和作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所带来的市场扩容,以及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培育,我国的医药产业已进入了“黄金发展十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下,我省已经培育了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产供销链条完整、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树立了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广药”品牌。2008年以来,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保持了持续平稳发展的态势。全省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和化妆品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约1150亿,同比增长25%,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医疗器械 <http://www.bioon.com/industry/instrument/Index.shtml>产业产值约385亿、保健食品工业总产值450亿、化妆品工业总产值1200亿,均位列全国第一位。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各地争相发展,纷纷在政策扶持和产业布局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我省原先具备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不再显著,逐渐面临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外流的窘境。同时,缺乏航母级医药企业以及产品老化缺乏重磅炸弹级产品等因素,也正逐渐削弱着我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面对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省有必要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扶持,使我省在不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巩固现有的发展态势,把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政策引导。尽快出台《广东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我省在医药产业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明确扶持的政策和措施,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生物医药发展之路。
二、重视产业布局。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专门小组,结合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统筹、协调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重视产业集聚。在各地原有医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要加快创建更多的国家级产业园(开发区),引导企业进驻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可在园区内建设统一的工艺用水供给、供电供热、废弃物处理等公用设施及各项配套服务措施,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重视企业规模。鼓励现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控股等方式,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积极探索资本运营机制,拓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使企业扩大规模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五、重视品牌建设。一方面建设企业品牌,鼓励广州医药集团、东阳光药业集团、丽珠医药集团、珠海联邦制药等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各自品牌。另一方面建设地域品牌,广东历来是“南药”的主产区,在继承传统“南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龙头企业的拳头产品,扩大宣传、突出地域特色,树立“新南药”品牌。
六、重视人才储备。产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生物医药产业又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对技术人才的依赖度较高。我省应高度重视对医药界高端技术人才的储备,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适应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
七、重视技术创新。设置政府创新引导基金,引导企业研发新品种或对现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设置招商引资底线,优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八、重视国际接轨。提高企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美国cGMP、欧盟GMP等国际药品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国际间交流,吸引国际制药巨头来粤投资设立科研中心、地区总部、生产基地等。
九、重视检验机构。公正、权威的药品检验机构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加强与港澳有关部门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设立辐射华南地区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同时,在珠三角、粤北地区及东西两翼设置分中心,建立起公正、权威、科学、高效的药品检验检测研究网络体系,助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十、重视标准建立。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我省地道中药材的育种、种植、炮制、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我省地道药材的国家标准和炮制规范。另一方面加强现代药物的标准研究,特别是我省重点品种、拳头品种及创新品种的标准研究,将标准上升至国家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壁垒,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办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