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建议

2016-12-16 02:21:15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21号

案    由: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建议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自2009年起,国务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将东部沿海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大开发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不到一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7万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9.7%。至2011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7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省GDP的18.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7%,连续17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省海洋三次产业比例已调整为2011年的2.6:52.3:4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开发力度加大,一批海洋产业重大项目近期纷纷动工。

  但是,我省发展海洋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宏观上缺乏总体海洋战略

   由于我省缺乏海洋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缺乏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顶层设计,导致高层面统筹决策与协调机制缺乏统一的战略定位支撑,也因此执法力量政出多门,整体效能发挥不足,很难形成合力,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权威性不够。现有的体制、机制不能适应我省建设海洋强省的要求。

  二、我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省海洋经济中传统产业呈粗放型发展,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应用率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理想,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海洋产业及用海的空间利用等宏观调控和协调工作尚未形成机制,多头管理引发的各种矛盾和整体效益低下未改善;海洋产业尚未能摆脱资源消耗型格局,行业间用海矛盾突出;并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地区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

  三、与外省比较广东海洋经济建设明显存在不足

  (一)广东海洋科技实力与人才储备较弱

广东拥有海洋与渔业科研机构近20家,科技人员仅1200多人。专门培养涉海人才的教育基地仅有广东海洋大学和广东省海洋工程学校。而山东省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达10000多人,20多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海洋科技队伍尤其高层次科技人才储备相对不足,海洋从业人员培养滞后,这些已成为制约广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瓶颈。

  (二)海洋科技投入不足

与山东、福建、浙江相比,我省存在海洋科技投入不足、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如山东省2008年-2009年承担了三项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计划和省级海洋科研项目1060项,海洋科研总经费达15亿元;福建省2009年科技兴海资金投入超过7亿元;浙江省仅海水淡化科技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

办    法:

   一、加强海洋经济宣传和全民普及教育。集中教育、宣传等部门资源向全民普及海洋知识、海洋文化,特别是涉海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可结合“6.8”国际海洋宣传日及“7.11”中国航海日举办相应活动,加强国民的蓝色国土意识,弘扬海洋文化。做实做强海洋文化事业和产业。

   二、健全完善全省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一是建议海洋管理和开发上要有新机制。二是设立“南海综合管治委员会”,统一协调广东南海海域的事务。三是组建广东南海海洋执法监察总队,完善我省海洋综合执法管理体系。四是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升级为海洋渔业厅。除将涉海的有关职能由该厅实施综合管理外,还应对宏观的海洋事务特别是涉及我省海洋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管理,并作为“南海综合管治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五是设立海洋专家委员会,拨给经费,立专题专项或专家任选项,每年提交研究报告和接受相关涉海专业的咨询。

   三、增设“南海学者”,规划高端人才布局。建议设立“南海学者”计划,重点加强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和科研力量,以湛江市为基地,联合中科院、水生院、农业部、央企等在粤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以及省内高校涉海单位,探索南海的科学问题和开发其丰富的资源,设立南海高端人才,优秀(专业)团队引进专项基金。按我省关于加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战略高度规划南海高端人才布局,科学制定评审指标体系,建立评审监督、监察制度。

   四、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立我省海洋科技创新联盟,加强海洋科技重点攻关。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打造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积极拓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渠道,政府通过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支持海洋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引导各类风投基金及外资、民营资本投向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把海洋工程列入重点?项攻关计划,整合科研、教育、企业和国防等资源和力量,加强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发展工程技术装备等。

   五、加大对海洋科研经费的投入,优化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在省科技厅及14个市科技局设立海洋科研专项经费,切实加大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引导并支持省内高等院校或相关科研机构加大海洋教育设施和研究设备的投入。支持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广东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力争在海洋经济相关领域形成学科专业优势,并依托湛江(省、地共建)筹建广东省南海海洋工程研究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