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30024号
案 由:关于发挥民俗文化优势,做好台湾基层民众工作的建议
提 出 人:台盟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民众的心态较复杂,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在认同方面存在着差别,但总体上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奋斗》讲话中指出: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共同创造的。蕴藏于民间生活中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办 法:
一、充分认识民俗文化的作用,增进民俗文化交流
我们必须抓住两岸发展的根本,加强两岸的民俗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争取台湾民心,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加强对独特的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资源,增强相关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台湾开展交流和互访,利用我们与台湾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特殊关系,拉近彼此间的情感,不断促进交流。
(一)以戏曲为载体,加强戏曲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台湾有独具特色的歌仔戏、布袋戏,均带有浓重的闽南风味。歌仔戏的剧目大多是根据大陆传统戏剧剧目改编而成。布袋戏则是随着闽南移民带到台湾的。我省潮州地区属闽南语系,戏剧文化亦属于闽剧一分支。我们可积极组织潮剧入台,以潮剧表演为载体,加强与台湾戏剧界的交流,切磋弘扬民族文化,联结乡情乡谊,加深两岸同胞的情感。
(二)推广宗亲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以血缘、姓氏为传承的宗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对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宗亲是联系台湾基层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涉台文物是大陆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的重要见证,也是台湾同胞寻根问祖的重要物质遗产,如潮汕地区的岭东同文学堂,梅州的邱逢甲故居等。。应发掘并保护好珍贵的涉台文物古迹,以此促进两岸的交流交往。
(三)发挥民间信仰同根同源的作用,拉近两岸民众彼此间的情感。民间信仰是两岸的感情纽带。台湾岛内庙宇众多,所供奉的神明绝大多数是从祖国大陆分灵而来的,两岸民间信仰同根同源。如位于揭西县的霖田庙是台湾三山国王庙的祖庙,自1988年以来,台湾岛内已组数百个团到霖田祖庙拜祭。通过信仰,拉近两岸民众彼此间的情感,争取台湾民心。
二、做好台湾青少年的工作,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后备力量的培育
台湾青少年是台湾的未来,做好台湾青少年一代的工作,是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台湾人民更加了解祖国,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一)加大服务,做好在大陆青年台胞的工作。当前在大陆高校求学的台湾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应发挥优势和作用,根据台湾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民俗文化讲座,组织民俗文化活动等,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影响他们,使他们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意识到自己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关系。
(二)加大投入,扩大交流。以潮汕文化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单位、民间艺术协会、老字号等的作用,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开展多种领域的交流交往。可以建立学校与学校间学生的定期交流;利用寒暑假邀请岛内学生来观光、旅游;就岛内青少年感兴趣的某些领域和专题进行交流,如少儿文艺交流汇演等。
(三)突出主题,弘扬特色,有目的地组织夏令营。如中华民俗文化寻根夏令营等,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例如由汕头市委台办主办的粤台青年学生潮汕文化体验营,成为汕台青年学生文化交流的品牌,也是台湾学子了解潮汕文化习俗、感受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