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6-12-16 02:21:1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28号

案    由: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   我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省早期的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表现在:土地开发强度过大,环境质量恶化,包括饮用水在内的食品安全隐患大,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给我省在解决历史欠帐的前提下,提升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我们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办    法:

一、以环境保护为抓手,倒逼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一)以环保规划为引导,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严格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的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坚持珠三角环境优先、东西两翼在发展中保护、山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明确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指引。

  (二)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为手段,以单位GDP能耗、水耗、占用土地等指标为衡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体系,对珠三角地区和"两高一资"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逐步严格产业的耗能、耗水、占地的控制指标,加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退出。

  (三)严格环境监管,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要以强化环境监管为重点,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着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新建项目环评审批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环境执法促进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三是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经济激励机制。省政府应根据"早退多补、迟退少补"的原则,对落后产能淘汰建立财政补助机制;省价格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价格制定权限,对落后产能的水、电价格实施差别价格政策,以加大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四是大力实施绿色金融、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加快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

  (四)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生态化。推行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典型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升级,着力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加强重污染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

  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直接动力来自社会技术结构的变化升级,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必须要研究建立支撑生态文明大厦的技术体系。

  (一)大力发展智能化微制造技术。工业文明的科技体系主要是为采掘冶炼各种天然化学物质以加工制造成各种工业品服务的,高度发达的是机器体系的生产制造技术,即使信息技术也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而生态文明的主导科技和标志性生产力首先是智能化的微制造科学技术。智能化微制造技术,不仅将渗透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也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于"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将发挥先导作用。

  (二)大力开展生态化农业技术研发。生态文明社会仍然离不开农业,因此,发展生态化农业技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要建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在内的大生态农业体系。在种植业范围内应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栽培技术、机械技术、无害化肥料生产技术、无害化农药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等。在畜牧业方面,应大力发展种畜培育与改良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科学饲养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和畜产品保鲜与包装技术等。同时,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组合,新型材料、节水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化、农地园艺化、农业设备化以及交通运输、能源运输、信息通讯等的网络化、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大力开展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生物技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构成生物技术主体的四大先进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生化工程、生物电子工程也会随之迅速崛起。生物技术革命是人类技术思想的巨大飞跃,生物技术的实用转化将形成一大批新兴产业群,包括新生物化学和材料产业、新生物能源产业、新生物信息产业、新生物农牧业、新生物机械产业、新生物医药产业、新生物食品产业、新生物环保产业等。生物技术是渗透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人类健康和环境保?各个方面的技术体系,是支撑生态文明的核心技术体系。

  (四)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包括洁净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不同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废弃物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具有环保指向的先进生产技术,产生的废弃物种类与数量都较少,而忽视生态效益的落后的生产加工技术,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纷繁复杂并且数量也较多。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就是以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落后的生产加工技术,这些生产技术使企业沿着"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路径形成物资单向流动经济。洁净生产技术的?及与推广,不仅缩小了生产者所承担的成本与他们实际上所造成的成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减轻了末端治理的负担,因而从源头上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大力开展清洁化的新能源技术研究。特别是以洁净的自然能源(光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以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石油)技术替代高污染的化石能源(如煤炭)技术,以加工形态的煤炭能源(如高效发电、洁净煤等)技术替代初级形态的煤炭能源技术。只有自然能源技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而化石能源技术与煤炭能源技术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除水力能源、风力能源、核能源之外,我们应更广泛地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形成高技术无污染的新能源产业。

  (六)大力开展新材料技术研究。新材料是科学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新材料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都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新材料技术包括以半导体材料、信息记录材料、传感器敏感材料、光导纤维等为代表的信息材料技术;以超导材料为代表的能源新材料技术;新型金属材料技术;高分子有机合成技术、纳米技术等等,尽快建立我省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   (七)大力发展健康与环保技术。环保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指末端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更应该建立从源头的清洁生产、中间环节的循环经济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设备制造、自动控制、环境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在健康服务和健康技术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商业利润。健康与环保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包括营养保健食品工业、健康药业、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业等。

  (八)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与海洋技术。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将向太空拓展,即从地球产业向太空产业转移,也有能力在地球之内拓展低疆域(深海)。为此,将形成航天器制造、航天飞行、卫星发射、太空旅行、永久航天站建设以及利用微重力、超净洁等太空特有环境制造太空产品的航空航天产业;与此同时,人类已掌握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能源、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将成为下一世纪海洋产业的基本内涵。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赖法制完善、监管到位、政策激励,以及新价值观念的建立。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国家的《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按照我省生态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包括限制能源消耗、确定资源环境价格、限制高碳高排放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从法规上为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与考核机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切实改变目前单纯对GDP数量的考核。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质量的核算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任期考核的只要指标。

  (三)建立完善经济激励机制。研究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财政资金分配、金融信贷、保险、价格、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建立现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