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建议

2016-12-16 02:21:1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29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再生资源产业可有效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料和终端产品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避免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而快速发展起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广东省而言,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将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不仅节省了一次资源消耗,而且有效缓解了环保压力。我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含铜、铝废料、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羽毛和废轮胎等的加工利用,目前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8年全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约360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广东钢铁产量达到1000万吨,其中近50%的原料来自于废钢;塑料产量755万吨,其中再生塑料产量占总产量的约60%;造纸产量超过2000万吨,再生纸产量占总产量的80%;铜、铝产量的80%以上来自于废铜和废铝。

再生资源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省工商注册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站点)约4万户,全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的企业达到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100家,个体拆解户在10000户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40万,再生资源产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其中清远、汕头、肇庆、佛山、惠州、湛江等市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当地支柱的产业之一。如2008 年清远再生铜产量80万吨,综合回收废塑料约25万吨,再生金属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广东全省再生铜的67%,全国的33%。

二、我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划化、集约化水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普遍规模小、入园率低、污染严重。我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从事加工利用的企业遍地开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属于家庭作坊式的个体企业,工艺技术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入园率低。如,中山市登记注册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共953家,分布在全市24个镇区的各个村、社区、街道,此外还有300多家未进行登记的摊群企业,全市登记就业的物资回收人员已达到18000多人,加上大量走街串巷的流动游商,实际从业人员总数超过2万人。在登记注册的企业(站点)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仅有127家,占总数的13.33%,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有805家,占总数的84.47%。在清远石角、龙塘一带有拆解户5000多家,目前实行“圈区管理”的只有176家,加上正在建设中的长实基地,也只有约250家,入园率只有5%,存在严重的安全环保隐患。没有入园的企业加工利用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还停留在手工拆解阶段,综合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在一些地区电子电器和机电设备还在使用原始的焚烧、酸洗等工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酸洗废水直接排放,与焚烧废气和酸雾一起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是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国家和广东省目前还没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综合性法规,造成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缺乏依据,有的地方管理主体不明确甚至错位。自2003年国家取消废旧物资特种行业许可证管理后,后续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足以规范其发展,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各部门职能分散,多头管理,遇到问题往往职责不清,联动不力,作用有限,导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秩序混乱,管理缺位,社会上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的企业、个体户一哄而上,行业规模迅速膨胀,相当一部分无牌无证加剧了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的无序化发展,形成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大部分企业和网点基本没有环保设施。“大利大收、少利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非常普遍,全省持有证照的企业和网点只占全行业的50%左右,现金交易、无票偷漏税现象非常普遍。

三是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再生资源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前几年,我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较快,很大原因得益于国家政策垄断、批文优势以及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随着国家相关垄断资源的放开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该行业政策优势逐步消弱。而目前我省的再生资源行业,大部分停留在低层次的竞争,简单的倒手买卖、粗加工生产是该行业的主流,这种低门槛的运作模式,导致了行业价格?日趋激烈,企业利润不断被摊薄、侵蚀。加上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市场行情低迷,自2011年以来,废五金行情持续低迷,价格倒挂严重,这对于那些停留在倒手买卖、粗加工阶段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办    法:

三、推进我省再生资源产业化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监管,规范发展。一是在落实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颁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和出台《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加快《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立法进程。这既是规范管理再生资源市场经济行为的需要,也是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从提高产业的水平、减少副作用的角度出发,对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废旧家电、电子垃圾处理、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门别类设定专门的经营资格条件,这些资格条件包括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环境保护措施、人力资源等。三是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鉴定体系,使城市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持证上岗,严格禁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废旧物资的回收业务。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在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时,就相应考虑其再生资源的利用项目,如在规划火电厂新、扩建项目时,就必须同时规划粉煤灰、脱硫石膏的利用项目。二是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遵循与功能区划分相吻合,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预处理、利用良性循环。三是培育示范,典型引导。评选一批在行业、产品、经济效益、环保效果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加以培育推动;以所在地政府为主建设,培育一两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探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成功模式,进而推而广之;突出培育专项的示范,如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处置的示范城市。四是加大园区建设。培育若干特色鲜明、效益显著、潜力巨大的再生资源加工示范园区,在利益共享的机制下吸纳相关企业入园,发挥园区贸易流通、回收加工、综合利用一体化,公共设施、科技开发、行政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配套共享等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尽快制订《广东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基地)发展专项规划》,按照"五区规范"模式(拆解作业区、三废治理区、管理服务区、技术示范区及物流配送区)加快建设若干个加工园区(基地),在2015年前使中小企业入园率达到50%,消除目前"小、散、乱"现象,有效减少三废排放,降低运输的能耗。

(三)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是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大对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处理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分拣水平,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分拣中心,实现精细化分拣处理,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加工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大公共技术依托平台建设,将再生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广东重大科技发展计划重点资助领域。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废旧金属、废纸和废塑料等大宗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专业化技术中心,依托省内基础较好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设广东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共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促进再生资源深度利用的各技术。四是培育若干科技实力雄厚的再生资源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基地,作为我省再生资源加收和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再生资源产业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