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议

2016-12-16 02:21:1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45号

案    由:关于加强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议

提 出 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广东省在养老事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的老人不仅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特别照顾,政府有关部门也积极地为老年人打造星光老年人之家,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医疗保健等各项居家养老服务。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90%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广东省居家养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投入、社区服务机构、社工服务队伍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确保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居家养老,实现政府目标,对现阶段解决我省养老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社工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居家养老财政压力大

  目前广东省部分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的资助、社会捐助、市场化运作等四个方面,由于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有限,而且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这就造成四方面的困扰:一是财政压力大,主要表现在资金补贴的对象范围小、服务补贴的内容单一、对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搭建乏力等方面。二是太过于依赖彩票公益金,彩票公益金资金的来源不稳定,如果不能及时供应的话,就会造成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短缺,不利于社会工作长久、稳定地介入居家养老中。三是虽然通过募捐所获得的资金在机构的运作经费中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积少成多,这些经费对机构的运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各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除了财政的支持外,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社会上的捐助。四是虽然市场化运作是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面覆盖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来说,广东省还不能完全靠市场化运作而筹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一方面,社工服务机构未完全成熟起来,专业水平不够,无法满足到老年人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居民对外面社工服务机构也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2、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较低

  全国各地普遍存在问题是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虽然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需求。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程度校稿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社区服务人员基本没有。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系统的老年护理和老年社会工作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又因编制、工资报酬及社会氛围的制约,不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而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多数只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而面对大部分的普通老人则疏于照顾。同时,居家养老服务也忽略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渴望,而老年人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我省大多数社区都限制了锻炼健身、生活娱乐等方面服务的开展。

  

办    法:

二、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议

  1、扩大政府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在财政支出中适当扩大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同时建立起对于居家养老项目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在对老人现有的补贴基数上,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开展。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使人们了解社工的工作,同时推行"社会企业"模式,在市场环境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广泛推行市场化运作,筹集社会资金。在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鼓励各种民间力量进入社会化养老服务领域,保证社会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介入。

  2、整合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推进"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整合主要包括对专职社工服务队伍的整合和对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整合。在专职社工服务队伍上,一是严格资格认证制度。坚持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增强社工专业理念,提供社工的专业水平,确保社工熟练掌握引领义工开展服务的各项基本理念和知识技能。二是试行注册管理制度,建立社工信息档案,公开社工服务信息,规范社工的职业行为和工作操守,接手义工咨询及社会监督。三是对社工按不同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实行职业资质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不断提高社工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大力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组成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社区居家杨老师也的专业化和现代化作出贡献

  在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上,应该广泛吸收社会资源,鼓励社会人士积极参加到志愿者服务中。试行"娃娃楼长"等模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将参加义务工作作为个人升学、求职、晋升、信贷、移民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肯定义务工作对于个人、他人、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各种制度化的奖励措施,口头的、书面的,定期的、不定期的,鼓励全民参与义务工作,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义务工作。同时对于义?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奖惩措施的最终实施可由专门的社工给出的书面报告书方能生效。

  3、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

  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议有能力的社区、街道都要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和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助餐点。各类新建小区都要按标准,留足为老服务用房。农村敬老院,通过增加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成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载体,使农村敬老院变成农村老年人聚集、交流和娱乐的场所,并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间托养、配餐等社会化服务,逐步解决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人性化服务。

  4.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建立民间社区工作站

  建议有条件的城市特别在老龄化严重的珠三角城市,在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允许的街道上建立阳光社工站,社工站可聘请有资历的社工专业老师担任。社工站通过非行政化的手法介入服务内容,对辖内困难群众、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5、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实行"养老社工服务积分制"

  组建一个由高校、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合作的服务联盟,实行"养老社工服务积分制"。社区居民做社工折算累计到一定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由他人来为自己服务,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6、建立评估机制,提高资源效能

  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客观而且科学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招募具有医学、康复、护理专业的人员,建立起了一支的专业、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员队伍,形成了"区级+街镇"的两级评估网络,对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站、街道老年协会等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相关部门,设定一个评分指标,促使各个部门协调配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