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广东省人才长效战略 构建高科技产业基石

2016-12-16 02:21:1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65号

案    由:实施广东省人才长效战略 构建高科技产业基石

提 出 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2010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新中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发展目标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党的十八大重申目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精神中把“推动全省成为汇集、吸引、培养全球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培养引进高新区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重要内容。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提出要用世界眼光谋划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2011年1月,广东省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我省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举措,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重大举措和基本途径。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于2009年启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可见实施人才长效战略,是振兴我省经济转型和发展、实现幸福广东战略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省在人才培养、人才再培训、科技创新与创业等环节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培养内容薄弱、培养过程相互脱节、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分散、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人才流动频繁和知识产权保护困难;以及人才结构和人才储备欠缺等问题。因此,制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一、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

  广东省教育厅近年先后在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不少广东地区高校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专业特色不显著和培养效果薄弱等问题,不能满足科技发展对各类层次领域人才的需求,仍需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比如作为基础教育本科阶段培养,培养过程和时间严重缩水,现在毕业应聘环节延伸到提前一年,加上1年多的基础知识培养,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造成毕业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甚至不能达到基本科研能力的目标要求。再如不少学校生师比较低,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科研项目占用了大量精力,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教法研究,出现教案多年不变的情况,不能适应高科技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还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实验/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和企业实习成本高、时间短等问题。

  (二)中小高科技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缺乏长远市场竞争力。

  目前广东省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由于缺乏足够的高级研发人才梯队和产品持续研发战略规划,生存问题和短期生产项目成了企业的首要目标,产品缺乏长远市场竞争力。这里既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问题,也有市场投机行为的影响,从而造成在IT行业、现代服务业、国际外包行业等企业规模不够,发展缓慢。

  (三)高科技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生活环境不完善。

  我省目前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但在“引育并重,以用为本”中育人环节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中坚人才,急需构建以高端人才引领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高科技企业区别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力成本较高,但目前高科技企业的人才待遇偏低,很多企业人力成本占项目总额的比例不足30%甚至更低,无法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并且科学园区的配套生活设施不足,缺乏生活园区建设,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更不利于广东省高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

  (四)风投基金缺乏有序管理,自主创业和产业孵化艰难。

  目前市场缺乏统一、完善的风投基金管理,基金来源复杂、目标凌乱,既欠缺统一的政策引导,又缺乏系统性的运营规规范。自主创业环节政策支持不足,小团队研发到市场运维道路艰难,中小企业产业孵化规模不大,进程缓慢。

  (五)中介培训市场不健全。

  中介培训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人?需求是一项有力的支撑。但目前中介培训市场混乱、鱼目混珠,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有力的政策监控。不少中介培训机构缺乏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技术特色,仅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能完成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岗前技术培训的接力棒任务。培训目标、规模、能力和产业支撑均有待于完善。

  (六)人才无序流动频繁,知识产权保护尚薄弱。

  知识产品保护不足,也造成中心企业不愿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用于产品研发,造成自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后续发展能力低。

办    法:

  二、针对实施我省人才长效战略,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对广东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环节的政策和经费投入。

  在实施“优化学科结构”、“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等项目基础上,扩充高校人才培养自主权,重点支持广东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增加人才培养环节经费投入,扩大教学改革扶持力度和广度,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成为广东地区高校的主要任务。

  (二)建议建立广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联盟。

  创新联盟以培养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为目标,工程教育和校企合作为手段,实现交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交流、推广,加强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特色化和专业化。通过创新联盟,实现广东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能力的整体全面提高。

  (三)建设高科技人才生活园区, 提高高科技人才待遇

  针对高科技人才比较分散、生活成本较高的问题,建议专门设立高科技人才生活园区,从而降低人才生活成本,稳定高科技人才队伍。提高高科技人才生活待遇,制定各类高科技人才最低待遇标准,从而使高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用于科技创新和创业。

  (四)成立广东省高科技企业创业基金委员会,促进中小高科技企业产业孵化。

  针对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后备资金比较充足和高科技人才创业初期资金需求的特点,成立广东省高科技企业创业基金委员会,负责创业基金的引介、使用监管和政府资金投入的调控,确定合理的股份性、收益性、合资性等各种基金使用方式,有效地调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依据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孵化等相关政策,制定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政策和激励措施,同时对违规及不良资金进行监控,构造良好的高科技产业投资环境。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品牌和民族品牌高科技产品发展。

  相信通过人才培养创新联盟、高科技生活园区建设和投资环境建设,可以在未来5-10年初步培养和储备30000名以上的本土高科技产业中坚人才,孵化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实现广东省产业转型,使广东省继续引领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科技行业汇集中心,实现建设科技强省、文化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