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30080号
案 由:关于培育与扶持我省小微企业,促进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调查统计,我省小微企业在中小企业总数占比已超95%,对GDP的贡献超过60%、上缴50%的税收,并提供80%的就业机会。小微企业规模小,但数量多、活力强,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易转型、适应广、就业弹性大,在税收创汇、增加就业、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技术创新的主体,为“强省富民”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已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但当前我省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资金是关键。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度加剧,部分中小企业在急需短期周转资金时,借助小额贷款公司甚至民间借贷等途径以高成本融资。
二是市场环境恶化,利润空间压缩。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环境是保障。目前我省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订单普遍减少,经营成本全面上升,企业利润也在下滑,经营风险增加。而且,税费支出压力大,税负项目繁多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技术创新不强,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创新是重点。小微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小微企业的迫切需求。然而,加工类小微企业多对产业链中其他企业的依赖性较强,本身转型难度较大。
四是用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小微企业持续发展,人才是根本。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在用工方面,七成受访企业反映“招不到”、“用不起”、“留不住”是突出问题。
办 法:
一、对于政府部门
(一)政策倾斜鼓励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对创新型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实行技术改造补贴,研发补贴等。加快广东省现代服务超市及其延伸机构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创造优良的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环境。
(二)健全小微企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补贴的公益性技术服务公共创新平台,壮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机构和工作队伍,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
(三)扶持给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监督。对小微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贯彻“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放水养鱼,大力扶持。
二、对于金融机构
(一)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推进我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两个行动计划,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将政府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促进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二)大力建设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增量扩面;加强民间金融监管,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
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做强一批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
(三)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继续着力推进小企业专营机制建设,强化其服务理念,把中央和省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三、对于行业协会
(一)引导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结成产业链,强化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的服务功能。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但它属于弱势群体,只有与大企业大集团结成产业链,各类企业形成合力,才会有强劲的竞争力。否则“船小难以抗大浪”。
(二)行业协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要积极发挥决策咨询、反映诉求、组织协调的助力作用。行业协会及时了解和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和困难,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参与对重大项目的评估审查。
(三)加快完善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机构,让小微企业能够真正“用得上、用得起”。
四、对于企业自身
(一)走“专精特新”和专业化协作配套合作之路。借助第三方平台的特色推介和专项对接等方式拓展市场,为企业提供行业上下游供需资源和行业专家的特色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二)自觉将研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投入,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市场发展方向,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重点向近期国家政策扶持的能源技改、清洁生产、重点发展行业的配套生产等方面发展。
(三)规范市场行为,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做合格企业公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