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30081号
案 由: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社会管理新体系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事业单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部分行业和领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省围绕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进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时,我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础上,开展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和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在设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组织运行体系、建立理事会运营架构、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关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导致的政府职能错位、下放职能难、事业单位效率低下、公共事业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问题依然存在,亟需推进深入而有效的改革攻坚。
一是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小政府”难以实现。政府承担着事业单位的兴办出资者、服务购买者、资金提供者、工作监管者等多重角色,在这种包办一切的定位下,形成政府主管部门既管又办、管办不分的职能结构与组织体制。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共有6万多个事业单位,而广东省政府直属的45个部门,基本都直接举办和管理着多个所属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如此众多的事业单位,而且又承担着这些事业单位人、财、物及安全、稳定的领导责任,容易导致其对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出现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可见这种“大政府”的管办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需要。
二是事业单位的归属部门重叠和分割,不利于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整合。政府部门直接举办和管理所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归行政部门所有的现状,容易产生政府行为导致的事业资源分割和封闭运行问题,以及出现重复投入和资源短缺并存的现象。例如,几乎每个省直政府部门都设立了事业性质的培训机构;环保、农业、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等部门都设有工作内容重复的食品监测机构;农业、环保、海洋渔业、检验检疫等部门自身就设有多个动植物检疫类机构和多个产品及环境监测机构。行政部门间不但存在不少功能相同、职责相近、重复投资的事业单位,而且由于机构分散设置,有关的技术、设备和人才缺乏科学整合,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不高,容易造成事业资源的大量浪费。?
三是事业单位采取行政化管理体制,服务效率低下。事业单位隶属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其人、财、物也都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事业单位对政府部门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自身缺乏发展的动力。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实行的直接、微观管理,也使事业单位带有十分浓郁的行政化色彩。因此,事业单位难以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组织特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导致用人机制不活、分配制度不规范和不公平、运行效率低、缺乏主动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政策和专项资金部门化,“大社会”体系构建难。政府部门既管制定公共服务政策、申请划拨财政资金、监督评价资金使用效果等等,又直接兴办事业单位,使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利益关系。政府部门很容易利用手中权力为所属事业单位提供政策性保护,从而限制和束缚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主管部门习惯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只着眼于维持所属事业单位固有的效益,对下放有关职能给社会组织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行政主管部门的大部分精力、大部分专项资金都用在直属事业单位身上,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难以真正构建起“大社会”的事业单位经营和服务体系。
办 法: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作为事业单位改革三大原则。而我省事业单位如何在分类改革基础上,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手段,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推进事业单位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于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进行政事分离,打造精简高效的“小政府”。通过适当的政事分开,推动部门简政放权、集中精力履行面向全社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省直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例如:学校、社保、检测机构等从行政部门中分离出来,从而把政府部门从办事业中解脱出来,使政府部门集中精力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规划、监督职能,促使事业单位由过去向政府部门负责转为向公众负责。
二是整合事业单位,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打破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限制,对服务功能相似的、服务手段相近的、服务对象接近的事业单位由政府统一整合,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统筹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政府的公益服务资源从原来的部门所有、分散配置向政府所有、集中整合的转变,从而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改革,构建高效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省政府可以总结各全国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相关改革经验,出台改革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法人治理改革,由原来的行政化体制向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满足市场经济规律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社会化机制而转变。?
四是转变财政支付方式,构建“大社会”服务格局。财政要根据公共服务购买目录,实现从“养人”向“养事”转变,积极鼓励实行包括政府保障、政府资助、购买服务等多元化的事业单位供养方式,逐步推进“以事定费”的政府财政支持方式。同时逐步实现由原来的政府单一提供、直接提供向政府与社会多元提供、直接提供与间接提供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政府统一整合社会事业资源,构建并培育及发展由政府直接提供、通过购买服务间接提供以及鼓励社会其他公益服务机构共同提供等多元主体并存的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