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网络问政的建议

2016-12-16 02:21:1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84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网络问政的建议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网络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意、凝聚民气、汇聚民智、掌握民情、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些年一些社会矛盾通过网络而不断被激化,从而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果决策者对网络民意表达和网络信息动态的感受不灵敏、不准确、不及时,那么群众对党政部门的信任就会受影响,一些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而“网络问政”与传统社会管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本质上都是要做好群众工作,都发挥着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应对社会风险、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为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问政”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把自由、开放、虚拟的网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已成为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命题。但当前我省在开展网络问政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我省网络发展在管理体制和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民众需求的地方。例如网上办事功能还不够完善,职务资讯和数据的共享程度还不够高。从整体情况看,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而软件开发力度不足,并且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人员培训滞后,这不仅直接影响广东省电子政务的使用效率和认可度,更不能满足现代行政管理优质、方便、快捷,高效的基本要求。

二是目前网络相关法律制度严重滞后,在有些方面还处于监管空白,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网络建设和管理的运行机制。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上的各种争议性问题仍然存在,譬如人肉搜索、匿名谣言、恶意诽谤等。而且互联网上存在不少虚假信息,可能侵害了民众的信息安全和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个人自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危害。因为每一个网络舆论监督事件,根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否,都有可能成为理性公民监督政府的手段,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网络恶性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三是部分地方领导对“网络问政”的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党政部门对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相关数据表明,尽管干部整体上网率已超过90%,但多数领导干部停留在浅层单向的触网状态,大多数人上网只是“看看新闻”、“找找娱乐”。同时,粤东、粤西、粤北很多基层干部对互联网新技术发展和运用方面的认识滞后。并且,一些基层领导对待网络舆情,要么视其为洪水猛兽,进行堵、封、瞒、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个别地方政府对网络上的质疑声音选择了集体沉默,不懂如何应对,任由舆情酝酿升温;要么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突发事件的引导和处置良机,导致“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

办    法:

一是各级党政部门应正确认识网络、关注网络、包容网络、接受网络、使用网络。建议进一步加强我省党政部门官员的网络素养,鼓励其学习掌握不同网络载体的传播规律。除了要求各级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之外,省委、省政府应有计划地对党政相关部门的窗口服务人员开展培训与学习,还要把网络问政内容纳入到地方和部门党委中心组学习,并且把普及网络知识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课程,以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真正把网络问政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制度中去,纳入政府监察管理事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中去。

二是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大“网络问政”的实施力度。建议不断拓宽“网络问政”的建言渠道,建立规范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各级跨媒体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完善的网上民意平台运行机制、社会动态跟踪采集与引导机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对待网络意见。同时,政府各级领导要学会在网民的质疑、专家学者的评弹中灵活执政,倾听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开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及时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并且加强政府与网民的定期沟通,满足和实现网民对于政府事务、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性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对制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站及个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引导网络舆论传播的良性发展。

三是各级政府应树立“网络是媒介,问政是手段,解决百姓困难问题才是目的”的观念。建议通过网络来拉近官民距离,以实际行动回应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关切,真正做到听民声、解民忧、疏民怨。逐步把网络打造成为人民呼声的表达平台、政府执政的便民平台、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公正平台,不仅“网上听民声”,更要“网下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中共中央“十八大”后的新时期更加显示出各级党委、政府开放、亲民、自信的形象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四是各级政府应使广东省“网络问政”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议抓紧研究制定地方性网络文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应加大网络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网络建设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建立一个网内外衔接的政务工作机制,使民众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的实际问题,能够很快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答复,从?推动政府和民众从线上到线下全面的良性互动,确保“网络问政”工作真正做到“问而有答”、“问而有效”。

五是各级政府应通过“网络问政”来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网络问政”当作另一个“信访大厅”。建议及时跟踪舆情动态、评估舆情影响,引进和运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手段开展网络问政,建立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网络表达诉求渠道,让群众能依法有序在网络表达诉求,让民众的话有处说、冤有处诉、问题有处反映,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并且,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做到群众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