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幸福广东建设

2016-12-16 02:21:13 来源:广东政协网

   提案第20130093号

案    由:健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幸福广东建设

提 出 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内    容:

“儿童优先”是国际共识。解决儿童就医难,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百姓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在医改这一民生工程中,广东应优先考虑儿童健康问题,以儿童医疗保健体系改革作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儿童就医难”的问题。

 一、我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东已初步建立了三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并取得了很大成绩,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下降至4.93‰,婴儿死亡率3.93‰,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儿童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

(一)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巨大。一是“缺儿童专科医院”:我省1000多间医疗机构只有3间儿童专科医院,而综合医院儿科却不断萎缩,导致儿童医疗资源与承担的任务不成比例。儿童医院“挂号如春运,看病像农贸市场,嘈杂声和哭闹声此起彼伏,排很长时间的队,跟医生说话时间不过几分钟”,这是真实的场景;二是“缺医生”: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儿科医师8072名,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5%,按常住人口统计儿科医生0.46人/千名儿童,与上海儿科医师1人/千名儿童比较相差一倍以上;三是“缺病床”:广东每千名儿童拥有病床1.44张,仅占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6.9%,与我国儿童占总人口17%不成比例,我省流动人口众多,实际儿科病床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儿科医生待遇较低,流失严重。风险高、收入低、工作累,使现有从业人员跳槽转岗现象普遍存在,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医学院校毕业生也不愿意进入儿科行业。因此有些医院仅保留门诊,或干脆取消儿科。

   (三)儿科已成为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儿科护士扎一针没见血,家长便恶言恶语,甚至拳脚相向。据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统计,在70多个专科中儿科投诉案例占前5位。省医调委的资料也显示,儿科已成为受理医疗案件的大头,儿童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金额已达175万元以上。

(四)儿童专用药物种类、剂型严重缺乏。广东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即使仅有的剂型在综合医院招标中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淘汰,使得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居高不下,不合理和过度用药等不安全现象屡有发生。

 二、儿童就医难原因分析

    儿科执业风险大、成本高、收入低,服务环境差,经营困难。儿科俗称“哑科”,儿童病情发展变化快且不会表达,易对各种药物产生过敏和不良反应,要求医生有足够的经验和悟性,还要有耐心、具备与多个家属沟通的能力,医术要求较高,但收入却较低。现行体制下药品、检查收入是医院收入的最大来源,而这些儿科均不擅长,即便在同一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内,妇产科的投入产出比也远远好于儿科,儿科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    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地区间差异巨大。我省儿科专业医疗机构少,且都集中在广州、深圳,资源配置不合理。珠三角儿科服务能力较高,粤东西北地区则明显落后,个别县甚至未设立儿科,难以满足儿童危、急、重症救治的需要。

 儿科医生培养机制和相关规划长期缺失。广东缺乏儿科医生培养规划和再培训制度,造成儿科医师严重短缺和知识老化。各县级医院儿科医生绝大多数未经过规范儿科知识培训。

    缺乏医患沟通使儿科成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人手不足导致儿科患者人满为患,工作超负荷导致与家长的沟通时间短,投诉激增,医患关系紧张。近期出现的“八毛门”、“录音门”、“赶客门”,就是这种尖锐矛盾的集中体现,有些已诱发成群体性事件,在某些敏感时期甚至有演化为社会危机的可能。

办    法:

一、恢复儿科的公益性质,建立政府购买儿童医疗服务机制

(一)主管部门应恢复儿科的公益性质,实行制度保护,有意识地保留、保护儿科,并申请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事实证明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可将儿童医疗事业纳入深化社会组织改革的政策保障中,建立健全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建议制定政府购买儿童医疗服务的目录及实施细则,细化服务项目、操作规范、考核评价标准,保证政府购买儿童医疗服务的公开透明和财政资金渠道的稳定。

 (二)借鉴部分省市经验,扶持儿科发展。近年来部分省市已率先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儿科发展。例如福建省在2010年出台政策,规定给儿科病床每年补助1万元/床,要求2012年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床位占比必须达到≥5%,这些经验都值得广东借鉴。因此建议省财政加大对儿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给予儿科病床每年补助1万元/床、新增儿科病床给予补助10万元/床。改善儿科医生的待遇,使儿科医生的工资收入不低于其他医生收入的平均水平。有关部门还要从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鼓励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加入到儿科队伍。

二、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各区域儿童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建议在粤东西北建区域性骨干医院,保障该区域儿科建设在省内的优先试点和协调发展。扶持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的儿科建设,加强各级医院之间的合作,建立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二)增设专科特色突出、学术水平较高、功能完善的儿科诊疗中心。与北京、上海各有三家以上的市儿童医院相比,我省有必要合理增加儿童医院数量,比如积极引进人才筹建广东省儿童医院。

(三)完善现有儿童危重症抢救诊断网络。利用互联网平台及物联网平台,优化整合儿童医疗机构服务机构,重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急重症患儿处理和转诊能力。

(四)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置儿科,有效增加供给,使儿童能就近寻求基本医疗服务。

三、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一)加强在岗培训。分批、分层次在五年内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医师完成强化“轮训”。加强培训监管,健全儿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及质量控制制度。为基层配备必要的远程会诊、网络传输等设备,实现各级儿科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建议在高等医学院校恢复儿科的设置。加快探索建立联合培养、在职医师培训等新的儿科医生培养机制,多渠道培养专业儿科医生,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调功能,营造儿童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在儿童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运行管理规范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延揽优秀社工人才, 开展公益性、互助性和自律性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调功能,最大限度缓和医患矛盾,化解纠纷,提升社会幸福指数。